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海南:從“一灘之治”向“生態全治”轉變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洪玉杰 何香龍
發布時間:2023-08-10 07:49:38
編輯:王易
塔拉灘上興起的“光伏海”。洪玉杰/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塔拉灘,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以西,一大片風蝕丘陵狀的地貌,平均海拔2920米,日照時長達8小時,因嚴重缺水,干旱,荒涼,是這里的代名詞。

  曾經,漫漫黃沙,阻隔了陽光和希望;如今,悠悠綠草,帶來了低碳與高質量發展,當光伏與黃沙相遇,從前幾乎是四季不長草的荒灘,變身成為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光伏板浩瀚萬頃,如湛藍的湖水波光粼粼,地面牧草郁郁蔥蔥,生態優美,令人震撼。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國之大者”囑托,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瞄準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目標,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海南州光伏產業采取“板上發電、板間放牧、板下治沙”的方式,不僅實現土地綜合利用,最大程度放大基地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打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海南經驗”。

  “人進沙退”:綠色版圖由近及遠

  一部海南史,半部治沙志。翻開海南歷史,寫滿了人與沙漠抗爭博弈的故事。

  共和縣塔拉灘地區,曾經是沙化土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98.5%的半荒漠化草地,因年降水量減少、風沙大,再加上盲目開荒、超載放牧、濫挖濫樵等人為活動的影響,塔拉灘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劇,嚴重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2萬公頃的速度在增加,草場沙漠化面積達6.74萬公頃,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產草量明顯減少,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更威脅著青海湖濕地、龍羊峽庫區和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

  2012年,海南州在塔拉灘修建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為防止大風卷起來的沙石損壞光伏板,加大了用來防風固沙的草籽種植,又因為光伏板的鋪設減少了風對植被的影響,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至地表,對草地又有一定的滋養作用,光伏板下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草地,當然,風沙也治理住了。

  為了控制“瘋長”的草影響光伏板發電的轉化率,消除冬天存在的火災隱患,園區主動邀請周邊牧民進入光電園區養起“光伏羊”。羊糞又成為草的天然肥料,改善了戈壁灘貧瘠的土地。

  現在的塔拉灘,不僅有年均8000萬千瓦時的綠色發電量,還降低了50%的風速,減少了30%的土壤水分蒸發量,植被覆蓋率也恢復到了80%,每年的牧草產量達到11萬噸,存欄的“光伏羊”達到兩萬多只,牧民年收入增加數萬元。

  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光伏園區既提供了優質綠色能源,又切實增加了牧民收入,還顯著改善了戈壁灘生態環境,原生植被的覆蓋面積也從治理前的15%達到65%,正所謂一舉三得。

  近年來,海南州提出“把光伏發電園區打造成一片生態綠洲”,開始實施塔拉灘生態光伏園區造林綠化工作,每年投資上千萬元,在光伏園區修建防風固沙及道路景觀林、道路綠化、節點景觀綠化等工程;修建苗木灌溉水源機井,大規模栽植青楊、新疆楊、珍珠梅、檉柳、烏柳、丁香等樹種,如今園區各類苗木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90%以上,聚力建設“生態海南”,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產業調整:“產業+生態+民生”實現多贏

  走進塔拉灘廣袤無垠的光伏園區,一堆堆光伏組件星羅棋布,沿路兩側不遠處,一片片打好的光伏基樁整齊排列,一群群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緊張施工,富有節奏的打樁聲和著現場人員的吶喊聲此起彼伏,與頭頂的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宛如一曲響徹天際的動人交響,蔚為壯觀。

  一頭連著地方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群眾民生福祉。自2021年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集中開工以來,共和縣主動進位,高位推進,以開展“州企共建”活動為抓手,現場了解企業開工建設情況、協調解決問題困難,確保國家新能源大基地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如期開工。

  借光行風,“風光”生金。近年來,海南州把擴大清潔能源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繼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鼓勵各大新能源企業向生態環保、旅游觀光等多元化發展,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如今,新能源產業占比已是海南州工業經濟的一半以上,爭當“綠色經濟”排頭兵的道路上疾步前行的海南正在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海南州能源局局長張振飛介紹,以塔拉灘為主的海南州光伏產業園區,截至目前,總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實現稅收20億元。與此同時,通過建設“青豫”±800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累計向河南輸送綠電156億千瓦時。按現有新能源裝機容量計算年節約標準煤736.96萬噸,減排煙塵941.46噸、二氧化碳2237.2萬噸、一氧化碳1974萬噸、二氧化氮84750噸。

  最貧瘠惡劣的地方,往往開出最驚艷的花,這也是沙漠光伏帶給世人的美好愿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通過創新“光伏+精準扶貧”模式,扶持帶動貧困戶7269戶,年收入6000萬元,每村年收益30萬元(將連續收益20年),全省3333戶貧困戶每年收益1000萬元,為全省精準脫貧攻堅作出海南貢獻。

  借“光”生金,發展光伏產業,優化提升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加速反哺綠水青山,為海南州帶來勃勃生機。

  立足資源稟賦,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如今海南州充分利用全州8400萬千瓦時新能源資源量,在“十四五”時期規劃建設4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清潔能源發展格局,打造清潔能源匯集、輸出、消納樞紐基地,為全省、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貢獻。

  清潔行動: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自今年起,海南州常態化開展“清潔海南行動”,州縣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對交通沿線兩側、河湖渠道、林地草原、旅游景點、村社周邊等重點區域垃圾進行“拉網式”“地毯式”集中撿拾,美化亮化家園環境。

  農牧民群眾也紛紛拿出掃把、鐵鍬、垃圾袋加入清掃隊伍中來,河湖岸邊、公路兩旁、草原濕地到處熱火朝天,呈現出一幅全民參與、愛護美麗家園的生動畫面。

  在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行動的基礎上,海南州、縣持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和旅游市場規范整治聯合執法行動,進一步豐富“清潔海南”行動內涵。

  “以前房前屋后垃圾亂堆亂放,自推行‘全域無垃圾’后,環境得到改善。”說起村里環境變化,共和縣龍羊峽鎮龍羊新村委會主任馮庭忠語氣歡快。這些天,各村村民對衛生環境進行集中整治,一座座四方形柴火堆沿著院墻角落高高壘起,讓龍羊小鎮增添了田園氣質。

  如今,在青海湖南岸,村村活躍著一支支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隊,他們以建設美麗家鄉為己任,志愿投身環保工作,10多年來,不計報酬地為家鄉增綠添美貢獻力量。

  日光灼灼、水勢滔滔、風車飛轉……如今在海南州4.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太陽能光伏基地“熠熠生輝”,大湖之南,一座座水電站連點成線。在“十四五”關鍵期,海南州將傾力打造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構建,從增速奔向提質,釋放出空前活力效應,實現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為我省在全國實現“雙碳”目標中展現海南擔當、作出海南貢獻。

推薦閱讀
陳剛胡昌升一同在青海民和縣甘肅積石山縣調研
陳剛吳曉軍與信長星許昆林一行座談
青海省上半年銷售福利彩票5.45億元 同比增幅18%
2023年青海省聾人籃球比賽開賽
關于開展青海人大歷史展覽館征集工作的公告
青!敖野駫鞄洝敝卮笊缈祈椖繑M中標名單公示
錢袋子“鼓”出百姓獲得感
海西州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127.3%
24H熱點
經濟運行觀察:以“穩”聚力 夯實民生“壓艙石”
蘇青兩省簽訂新時代文學協作框架協議
青海外貿多元化拓展 國際市場“朋友圈”擴大
全球大氣本底與青藏高原大數據應用中心科創平臺成立
青海省各地區持續推進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
腳踏實地在新征程上跑出好成績
西寧奔赴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
青海湖裸鯉數量20年增長44倍
保護裸鯉倡議書
推動調研成果切實轉化為推動工作落實的有力抓手
“醫”心為民辦實事
“文旅融合看青!倍c調研
熱點圖片
【圖說農牧】門源1.94萬公頃油菜花競相綻放
【圖說農牧】門源1.9...
筆墨揚正氣 書畫傳清風
筆墨揚正氣 書畫傳清風
海東樂都擴繁紫皮大蒜良種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海東樂都擴繁紫皮大...
西寧:奔赴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
西寧:奔赴科技創新...
以“穩”聚力 夯實民生“壓艙石”——上半年青海經濟運行觀察⑥
以“穩”聚力 夯實民...
“白屁股”藏原羚
“白屁股”藏原羚
抵達冷湖,地球與火星在這一站相望——“文旅融合看青!倍c調研之二
抵達冷湖,地球與火...
隆寶灘:亮麗的“國際生態名片”
隆寶灘:亮麗的“國...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海南:從“一灘之治”向“生態全治”轉變

青海日報
2023-08-10 07: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海南:從“一灘之治”向“生態全治”轉變

青海日報
2023-08-10 07: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海南:從“一灘之治”向“生態全治”轉變

  • 2023-08-10 07:49:38
  • 來源:青海日報
塔拉灘上興起的“光伏海”。洪玉杰/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塔拉灘,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以西,一大片風蝕丘陵狀的地貌,平均海拔2920米,日照時長達8小時,因嚴重缺水,干旱,荒涼,是這里的代名詞。

  曾經,漫漫黃沙,阻隔了陽光和希望;如今,悠悠綠草,帶來了低碳與高質量發展,當光伏與黃沙相遇,從前幾乎是四季不長草的荒灘,變身成為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光伏板浩瀚萬頃,如湛藍的湖水波光粼粼,地面牧草郁郁蔥蔥,生態優美,令人震撼。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國之大者”囑托,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瞄準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目標,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海南州光伏產業采取“板上發電、板間放牧、板下治沙”的方式,不僅實現土地綜合利用,最大程度放大基地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打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海南經驗”。

  “人進沙退”:綠色版圖由近及遠

  一部海南史,半部治沙志。翻開海南歷史,寫滿了人與沙漠抗爭博弈的故事。

  共和縣塔拉灘地區,曾經是沙化土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98.5%的半荒漠化草地,因年降水量減少、風沙大,再加上盲目開荒、超載放牧、濫挖濫樵等人為活動的影響,塔拉灘土地沙漠化日益加劇,嚴重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2萬公頃的速度在增加,草場沙漠化面積達6.74萬公頃,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產草量明顯減少,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更威脅著青海湖濕地、龍羊峽庫區和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

  2012年,海南州在塔拉灘修建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為防止大風卷起來的沙石損壞光伏板,加大了用來防風固沙的草籽種植,又因為光伏板的鋪設減少了風對植被的影響,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至地表,對草地又有一定的滋養作用,光伏板下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草地,當然,風沙也治理住了。

  為了控制“瘋長”的草影響光伏板發電的轉化率,消除冬天存在的火災隱患,園區主動邀請周邊牧民進入光電園區養起“光伏羊”。羊糞又成為草的天然肥料,改善了戈壁灘貧瘠的土地。

  現在的塔拉灘,不僅有年均8000萬千瓦時的綠色發電量,還降低了50%的風速,減少了30%的土壤水分蒸發量,植被覆蓋率也恢復到了80%,每年的牧草產量達到11萬噸,存欄的“光伏羊”達到兩萬多只,牧民年收入增加數萬元。

  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光伏園區既提供了優質綠色能源,又切實增加了牧民收入,還顯著改善了戈壁灘生態環境,原生植被的覆蓋面積也從治理前的15%達到65%,正所謂一舉三得。

  近年來,海南州提出“把光伏發電園區打造成一片生態綠洲”,開始實施塔拉灘生態光伏園區造林綠化工作,每年投資上千萬元,在光伏園區修建防風固沙及道路景觀林、道路綠化、節點景觀綠化等工程;修建苗木灌溉水源機井,大規模栽植青楊、新疆楊、珍珠梅、檉柳、烏柳、丁香等樹種,如今園區各類苗木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90%以上,聚力建設“生態海南”,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產業調整:“產業+生態+民生”實現多贏

  走進塔拉灘廣袤無垠的光伏園區,一堆堆光伏組件星羅棋布,沿路兩側不遠處,一片片打好的光伏基樁整齊排列,一群群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緊張施工,富有節奏的打樁聲和著現場人員的吶喊聲此起彼伏,與頭頂的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宛如一曲響徹天際的動人交響,蔚為壯觀。

  一頭連著地方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群眾民生福祉。自2021年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集中開工以來,共和縣主動進位,高位推進,以開展“州企共建”活動為抓手,現場了解企業開工建設情況、協調解決問題困難,確保國家新能源大基地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如期開工。

  借光行風,“風光”生金。近年來,海南州把擴大清潔能源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繼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鼓勵各大新能源企業向生態環保、旅游觀光等多元化發展,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如今,新能源產業占比已是海南州工業經濟的一半以上,爭當“綠色經濟”排頭兵的道路上疾步前行的海南正在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海南州能源局局長張振飛介紹,以塔拉灘為主的海南州光伏產業園區,截至目前,總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實現稅收20億元。與此同時,通過建設“青豫”±800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累計向河南輸送綠電156億千瓦時。按現有新能源裝機容量計算年節約標準煤736.96萬噸,減排煙塵941.46噸、二氧化碳2237.2萬噸、一氧化碳1974萬噸、二氧化氮84750噸。

  最貧瘠惡劣的地方,往往開出最驚艷的花,這也是沙漠光伏帶給世人的美好愿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通過創新“光伏+精準扶貧”模式,扶持帶動貧困戶7269戶,年收入6000萬元,每村年收益30萬元(將連續收益20年),全省3333戶貧困戶每年收益1000萬元,為全省精準脫貧攻堅作出海南貢獻。

  借“光”生金,發展光伏產業,優化提升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加速反哺綠水青山,為海南州帶來勃勃生機。

  立足資源稟賦,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如今海南州充分利用全州8400萬千瓦時新能源資源量,在“十四五”時期規劃建設4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清潔能源發展格局,打造清潔能源匯集、輸出、消納樞紐基地,為全省、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做出更大貢獻。

  清潔行動: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自今年起,海南州常態化開展“清潔海南行動”,州縣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對交通沿線兩側、河湖渠道、林地草原、旅游景點、村社周邊等重點區域垃圾進行“拉網式”“地毯式”集中撿拾,美化亮化家園環境。

  農牧民群眾也紛紛拿出掃把、鐵鍬、垃圾袋加入清掃隊伍中來,河湖岸邊、公路兩旁、草原濕地到處熱火朝天,呈現出一幅全民參與、愛護美麗家園的生動畫面。

  在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行動的基礎上,海南州、縣持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和旅游市場規范整治聯合執法行動,進一步豐富“清潔海南”行動內涵。

  “以前房前屋后垃圾亂堆亂放,自推行‘全域無垃圾’后,環境得到改善。”說起村里環境變化,共和縣龍羊峽鎮龍羊新村委會主任馮庭忠語氣歡快。這些天,各村村民對衛生環境進行集中整治,一座座四方形柴火堆沿著院墻角落高高壘起,讓龍羊小鎮增添了田園氣質。

  如今,在青海湖南岸,村村活躍著一支支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隊,他們以建設美麗家鄉為己任,志愿投身環保工作,10多年來,不計報酬地為家鄉增綠添美貢獻力量。

  日光灼灼、水勢滔滔、風車飛轉……如今在海南州4.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太陽能光伏基地“熠熠生輝”,大湖之南,一座座水電站連點成線。在“十四五”關鍵期,海南州將傾力打造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構建,從增速奔向提質,釋放出空前活力效應,實現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為我省在全國實現“雙碳”目標中展現海南擔當、作出海南貢獻。

作者 洪玉杰 何香龍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