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要養成儉樸之風,把生活作風問題作為檢視整改的重要內容,督促廣大黨員干部保持清醒頭腦,筑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的堤壩。”對“以學正風”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弘揚清廉之風、養成儉樸之風。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商隱在《詠史》中告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墨子》提到“儉節則昌,淫佚則亡”,《韓非子》說“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荀子·天論》講“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勤儉節約是貫穿中華文明修身、齊家、治國的永恒主題。
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更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由于敵人的封鎖,紅軍物資非常匱乏。為了戰勝困難,毛澤東同志向紅軍宣布了一個規定:連以上單位辦公時用一盞燈,可以點三根燈芯;連隊帶班、查哨時用一盞燈,只準點一根燈芯。按照這一規定,毛澤東同志晚上可使用三根燈芯辦公,但為了帶頭發揚勤儉節約作風,他始終堅持使用一根燈芯。“一根燈芯”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政治本色和優良作風。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精神需求和實際需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和優良傳統,是我們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節約資源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提高能源、水、糧食、土地、礦產、原材料等資源利用效率,加快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我們要爭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實踐者,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加強愛糧節糧教育,樹立“大食物觀”,杜絕餐飲浪費和舌尖上的浪費,加快推動建設糧食節約型社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我們要爭做勤儉節約的踐行者,艱苦樸實的行動者,匯聚起勤儉節約的最大合力,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樹立節儉文明消費理念,自覺抵制過度包裝,自覺推廣和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操辦婚喪嫁娶等事宜要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養成垃圾分類文明習慣,促進資源回收利用。響應“禁塑”號召,倡導自備購物袋、菜籃子。推行綠色辦公。積極參與節約型機關創建,優先采購節能環保辦公用品。減少紙張消耗,推廣辦公電子化、無紙化。鼓勵綠色生產,提倡工業企業加強節能管理,鼓勵采用高效節能生產設備。自覺養成儉樸之風,以儉修身、以儉興業,以優良作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