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應急管理廳會同省氣象局、省水利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等減災委成員單位對近期全省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了分析會商,預計7月可能會出現暴雨洪澇、高溫晴熱、雷電、冰雹等地質災害及其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當前我省正處于防汛關鍵期和項目建設黃金期,及時的預報預警,可以為相關部門做好防汛減災工作提供堅實保障,防范措施才能有的放矢,應急處置才能有力有效。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繃緊責任“弦”,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全力抓好防汛減災各項工作,筑牢安全“堤壩”。
氣象、水利、自然資源、水文等部門要健全監測預警聯動機制。特別是氣象部門,作為防范鏈條中的第一環,要不斷提高對天氣氣候變化的預判能力和水平,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和水雨情變化,加強重點區域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確保有關部門及時掌握汛情,有效防范和處置汛期突發情況,全力做好汛期防災減災工作。全面加強洪澇、地質災害等監測,重點做好城市、河流、暴雨區、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災情精細化預報,及時會商研判天氣變化和災害發展趨勢,發布預警信息。緊盯水庫、淤地壩等重點部位,嚴防局部強降雨引發洪水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基礎設施造成危害。
對各地各部門來說,防汛工作不僅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且事關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防汛是一場大考,既考驗防災救災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也考驗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各地各部門要立足實際,精準施策,因地制宜制定防汛防災措施,周密部署防汛防災各項工作。要時刻保持應急狀態,及時完善處置流程,建立防汛責任體系,編制有針對性的防汛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要加強流域水利工程聯合調度和江河堤防巡查防守,嚴密防范山洪地質災害和城市內澇。要嚴格落實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加快推進基層防汛人員業務能力提升,不斷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隱患,確保安全度汛。交通等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加大對高邊坡易塌方、落石、水毀橋等重要路段及公路排水設施的隱患排查力度,及時掌握公路排水設置的技術狀況,做好安全隱患路段的警示、監控、檢查與整治工作,保障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有效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應急部門要加強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優化儲備布局和方式,合理確定儲備品種和規模,不斷完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機制,有效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確保應急物資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防汛防災無小事,只有做到萬無一失,才能避免一失萬無。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防汛減災工作涉及千家萬戶的平安幸福,容不得有絲毫馬虎和半點松懈。需要每一步都想在前面、備在前面、搶在前面。相關部門一定要“在崗在責在狀態”,繃緊防汛這根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做好應對突發災害的各項準備,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