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青海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發展清潔能源是一大優勢。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海能源事業發展,精準把脈青海“富光豐水風好地廣”能源資源優勢,提出“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的重要指示,賦予青海“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作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重大要求,為青海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新航標、擘畫了新藍圖。
諄諄囑托,重如千鈞。這份囑托,給青海帶來了面向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引領了青海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立足優勢資源、發掘生態潛能,著力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儲能多元打造,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
如今,青海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一路向前,領跑全國。從電站建設到產業發展,一步步成為世界大規模并網光伏電站最集中地區,進而形成規模優勢,迸發出強勁發展活力,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以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走深走實。
海南龍羊峽畔的±800千伏青豫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謝莉蓉 攝
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步伐
世界首條100%輸送清潔能源±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運,85萬千瓦水光互補發電項目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電站,5萬千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百兆瓦國家級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均已落戶園區……從塔拉灘上的光伏發電園區到龍羊峽水電站,海南藏族自治州加快新型清潔能源擴容增效,構建風光水熱儲“五位一體”清潔能源發展格局,推動清潔能源高比例、高質量、市場化、基地化、集約化發展的產業革命。
格爾木東出口、烏圖美仁、德令哈西出口3個清潔能源基地已初具規模,建成電化學儲能9.6萬千瓦,支持4種類型空氣壓縮儲能項目建設,利用鈉鹽產業基礎優勢,發展大規模熔鹽儲能項目建設,打造多元協同高效儲能體系,積極開展抽水蓄能電站、規模運輸電網、綠電制氫終端應用等建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戈壁灘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清潔能源企業在這里集聚發展,已逐步形成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進一步推動柴達木盆地經濟發展綠色轉型。
首條、首個、全球領先、世界紀錄……如今,談起青海清潔能源產業,這些詞總是涌現在人們的眼前。曾經的荒灘戈壁,正不斷長出綠色產業。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電力裝機4468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4075萬千瓦,占比達91.2%,新能源裝機2814萬千瓦,占比達62.98%。
為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探索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青海堅持系統全面、通盤謀劃,圍繞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多元化能源合作,深謀細化打造清潔能源青海樣板,不斷為全國能源發展轉型提供青海經驗。
制定印發《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行動方案(2021—2030年)》形成了以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為基礎、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為引領、國家重要新型能源產業基地為核心的發展思路。
制定印發《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工作方案(2022—2025年)》,從多能互補、網源協調、負荷發展、多元協同、價格機制5個方面制定18項具體措施,探索破解青海“五個錯配”在內的全國能源轉型普遍性問題的實踐路徑。
同時,聯合國家能源局成立青海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省部共建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先后兩次召開省部共建協調推進會,共同推動60項共建任務落地落實,黃河上游新能源基地、黃河上游梯級儲能項目等納入國家規劃,青海與內蒙古、新疆、甘肅、陜西等能源大省合作不斷加深。
黃河公司IBC組件生產線。董潔 攝
奮進新賽道,探索清潔能源發展新路徑
“1秒就能生產4張太陽能電池片,一個季度就能生產900萬張電池片,現在訂單已經排到了2025年。”走進國家電投黃河公司西寧太陽能分公司IBC電池制造車間,全自動無塵生產線正在全線運轉,機器人將硅片搬運到指定位置,機械手臂有序抓取,一片片“青海產”高效光伏電池組件相繼產出……
清潔能源的迅猛發展,帶動了一個個新興產業的崛起,也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提供了強大支撐。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單晶硅增長6.0倍,多晶硅增長1.6倍,太陽能電池增長1.2倍,碳酸鋰增長24.5%。
為努力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青海不斷壯大以新能源發電成套裝備、關聯設備和儲能鋰電池制造為主體的產業鏈,培育青海經濟新的增長極,呈現產業集群發展的強勁態勢。
圍繞壯大光伏制造、鋰電儲能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以強產業鏈抓招商,以穩供應鏈抓服務,貫通上下游產業鏈關鍵環節,在要素保障、市場需求、政策幫扶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動建鏈延鏈補鏈,天合光能、阿特斯、麗豪、高景、時代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行業領軍企業落戶青海,構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條。
加強光伏產業鏈條系統集成,延伸光伏發電市場應用,帶動光伏上游產業發展,做強光伏產業制造集群,高景直拉單晶硅棒二期15GW、晶科單晶硅棒一期20GW、麗豪高純多晶硅一期5萬噸、弗迪動力鋰電池30條生產線等項目投產,天合光能光伏全產業鏈落地,成為光伏全產業鏈發展的“小高地”。
緊貼光伏產業應用統籌開展協同創新,成立青海省光伏產業科研中心,研發了國際上首套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系統,多晶改單晶技術改造、電池新型工藝技術改造等8個方面實現新突破;突破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打造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提升光伏轉換效率;青豫直流實現了我國遠距離、大容量清潔能源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全國清潔能源大規模外送提供了解決方案。
如今,從光伏發電到“光伏制造”,青海省電子級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制造,系統設計與集成、光伏電站建設、光伏電站運維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日漸清晰。
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工作人員在電站巡檢。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錨定發展目標,加快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
從水能、太陽能到風能,人們看到青海富光、豐水、風好,是清潔能源資源大省、富省,青海更是牢記殷切囑托,依靠新發展理念的引航指路,沖破發展“瓶頸”,大踏步邁進創建清潔能源示范省的大道上,煥發出無限生機和旺盛活力,為邁向高質量發展鑄就了穩中求進的堅實階梯。
如何把得天獨厚的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近年來,通過不斷實踐、總結、積累,青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清潔能源發展,青海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儲能多元打造,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電源建設實現新跨越——
深度挖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潛力,瑪爾擋、羊曲兩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同步開工建設,黃河上游裝機規模最大的拉西瓦水電站機組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李家峽水電站擴機項目開工建設,推動茨哈峽水電站列為國家重大推進項目。在初步建成海南州、海西州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基地規;_發。
電網建設形成新骨架——
統籌推進外送通道、骨干電網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樣板建設步伐加快。21臺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全面建成,青豫一期等“青電外送”工程覆蓋山東、河南等13個省市,輸送清潔電力超過300億千瓦時,青豫直流二期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省內750千伏東南部電網形成“日”字型環網,西部電網形成“8”字型環網。330千伏東部電網以雙環網為主,中西部以單環網和輻射為主,省內電網匯集能力、省際間電力交換能力進一步增強。
儲能示范取得新進展——
積極推進國家儲能先行示范區建設,編制完成《青海省國家儲能發展先行示范區行動方案2022年工作要點》《青海省“十四五”電網側大規模電化學儲能規劃》,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三年行動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等。以“揭榜掛帥”方式建設壓縮空氣儲能、氫能、熔鹽儲熱發電等4類共10項新型儲能示范項目,2個項目已完成備案,其他項目開展可研編制及備案工作。
綠色,是青海乘勢而上的底色,今日的青海在清潔能源發展領域闊步向前。未來,青海將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奮勇前行,努力在江源大地上描繪出一頁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