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bsl0"></sup>
<del id="qbsl0"></del>
<sup id="qbsl0"><table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table></sup>
<del id="qbsl0"><div id="qbsl0"></div></del>
<del id="qbsl0"></del>
<samp id="qbsl0"></samp>
<button id="qbsl0"></button><sup id="qbsl0"><big id="qbsl0"></big></sup>
<button id="qbsl0"><table id="qbsl0"><del id="qbsl0"></del></table></button>
<samp id="qbsl0"><legend id="qbsl0"><var id="qbsl0"></var></legend></samp>
<sup id="qbsl0"></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sup id="qbsl0"><big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big></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圖說青海

收入高了 日子甜了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郭紅霞   發布時間:2023-06-29 09:15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好,保質保量讓村民們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頓下來后,各項脫貧措施要跟上,把生產搞上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青?疾、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民生福祉總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的牽掛。

  近年來,我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保護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的實際行動,走好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雙贏之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南昂毛:工作就在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

  夏天,行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特色商街,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奶茶香味兒,循著香味尋找,只見咔瓦嘎蕃藏餐廳的灶火上,店主陳南昂毛正熬煮著一大鍋奶茶。“又到了最美的夏天,一到晚上客人特別多,我得早早備好奶茶。”陳南昂毛滿臉笑容。

  長江源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2004年,從長江源頭沱沱河畔搬遷下來。“現在上學、看病都方便了,就連掙錢的門路都多了。”陳南昂毛說,起初夫妻倆在市區打工,雖說收入不錯,但顧不上家里的老人小孩。后來,村里陸續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在廚師培訓班學了技術后,夫妻倆辭去工作回到村里創業。

  “工作就在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一年還能收入七八萬元。”陳南昂毛說,看著游客越來越多,夫妻倆又瞅準時機,把店鋪搬進了村里的特色商街,希望能在旅游季多接待一些游客。陳南昂毛笑著說,生意越做越紅火,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近幾年,長江源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從牛羊肉加工著手,以生態綠色牛羊肉加工銷售基地為依托,形成了從貨源、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進一步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38萬元,村集體經濟也從2017年的20多萬元,增加到了現在的50多萬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呂志偉: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說起如今的生活,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58歲的村民呂志偉笑逐顏開。“我們家里有7口人,除了兩個孫子,其他人都在賺錢,一年的收入有十幾萬元呢。”呂志偉說,能有如今的好日子,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班彥村是互助縣16個生態搬遷村之一,村民原先散居在大山深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班彥村挖掘優勢資源,做好鄉村經濟產業文章。呂志偉一家也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開啟了新生活。“以前的土坯房變成了錯落有致的院落,我們用上了天然氣,家里還有了水廁。”呂志偉說。

  2017年3月,班彥村完成整體易地扶貧搬遷。2017 年年底,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班彥村退出貧困村序列,率先實現人口較少民族貧困村脫貧。脫貧后的班彥村,在鞏固產業項目上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打起了鄉村旅游牌,開發了生態農莊,修建了節地型日光節能溫室大棚,發展特色種植業。

  如今,呂志偉是村委會副主任,妻子在繡房制作盤繡,兒子和兒媳在西寧市上班,女兒當上了律師。2019年,家里全款買了1輛轎車,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幸福路上,班彥人一直不忘感恩。“班彥村的今天,離不開黨中央的支持,離不開各族群眾的幫助。我們一定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村莊建設得越來越美,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甜美,以實際行動向黨和政府交出滿意的答卷。”呂志偉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索南才讓:守護好野生動植物

  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牧民索南才讓家,磚混結構的封閉式房子暖意融融,地面鋪上了紅磚和地毯,電暖炕、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化電器一應俱全,飯桌上擺放著蘋果、馓子、麻花。

  這些年,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大家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從土坯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安置點生活設施齊全,小孩上學、老人看病也很方便。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農牧民群眾有了簽約家庭醫生,新小區水電暖設施齊全,公交車進了村,還有小轎車代步。

  “我現在是鎮上的生態管護員,每月有1200元收入,妻子是村里的保潔員,每月有600元收入。”索南才讓說,他打算在自家院內開家小賣鋪,售賣一些酥油、糌粑、曲拉等民族特色產品,在貼補家用的同時,也為村里的鄉村旅游、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索南才讓說,“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感恩奮進,用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履行好生態管護員的職責,保護好家鄉的生態環境,守護好野生動植物,讓這里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班彥村。李瑋/攝

  “搬”出幸福新生活

  青海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全省90%的國土面積屬于禁止或限制開發區,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保障任務繁重。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問題,近十幾年,國家進行了大量投資,建設生態移民村,本著搬得出、住得好、能就業的思路,移民村的建設都有整體規劃,按照社區進行配套建設和管理,醫院、學校、商店、養老機構、文化活動場所一應俱全。

  我省扎實推進民生改善工作,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目前,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陸續完成,我省從健全扶持政策、強化產業扶持力度、拓寬就業幫扶渠道等方面著手,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多措并舉做實搬遷后續扶持,抓緊抓實搬遷群眾后續扶持工作,通過發展產業、開發公益性崗位、低保兜底等措施,讓所有搬遷戶都有穩定增收渠道。截至2022年年底,鞏固發展39個縣級幫扶產業園和282家鄉村幫扶生產車間,吸納勞動力務工1.7萬余人,輻射帶動脫貧群眾12.3萬人。強化搬遷安置點鄉村治理,297個集中安置區建立健全黨群組織,全部修建了綜合服務中心,下沉公共服務資源,幫助搬遷群眾融入當地社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多年來,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建成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社會保障網,健全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社會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