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青海、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對進一步做好青海民族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指示,為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把脈定向。
牢記囑托,不負厚望。青海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民族工作方向奮勇前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不斷開創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高原大地描繪了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的生動畫卷,譜寫了一曲曲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贊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青海大地常開長盛。

懂感恩、勤學藝,靈手創造好生活
黑色棉布打底,七彩絲線搭配,針線在手間自如穿梭……這幾日,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盤繡園內,張卓麻什姐正忙著為新吸收的“繡娘”傳授技藝,飛針走線中,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盤繡作品,從土族阿姑阿奶們靈巧的雙手中制作出來。
提起張卓麻什姐,可是班彥村的名人,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不僅是班彥村盤繡園日常工作的管理員和負責人,也是致富帶頭人。
“以前住在山上時,中老年婦女只能圍著鍋臺轉,掙不著一分錢。” 張卓麻什姐感慨道,現在坐在明亮的盤繡園里,既能打工又能顧家,關鍵是盤繡這門傳統技藝也能傳承下去了。
盤繡是土族獨有的一種繡法,班彥村盤繡園的成功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扶持,張卓麻什姐深知這一點,所以對前來學習盤繡技藝的村民總是傾囊相授,她真心希望“授人以漁”,來帶領群眾走向共同富裕。
來到班彥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展現在眼前,村文化廣場上,“班彥,一個感恩的地方”幾個紅色大字格外耀眼。
2016年8月23日,在青?疾斓牧暯娇倳泴3虂淼秸诮ㄔO中的班彥村,同村民親切交談,并囑托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
牢記囑托,土族兒女感恩奮進,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奮斗目標,啟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旅游、盤繡園、酩餾坊等系列產業振興項目,喜結碩果。
這是青海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的生動實踐。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青海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堅持把思想引領作為先導性、基礎性工作,把民族團結納入干部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大交流、大交融,團結進步謀發展
6月23日,一場遠在千里之外的貴州榕江舉辦的足球聯誼賽,刷爆了青海人的朋友圈。
受貴州榕江村超聯隊邀請,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薩爾王足球隊赴貴州榕江參加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足球友誼賽。
當天,當果洛格薩爾王足球隊身著民族服飾,手捧潔白哈達向現場熱情的球迷觀眾表示問候和感謝,全場觀眾也齊聲高喊“扎西德勒”,向首支來到“村超”賽場的藏族球隊表示歡迎和祝福。當果洛草原鍋莊和榕江民俗歌舞在綠茵場精彩上演、交相輝映,完美詮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現場觀眾和全國各地網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被瞬間點燃。
“這是一場跨越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行程超過1600多公里的民族大交往,更是一場跨越兩個民族地區的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在果洛州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班瑪鬧吾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場足球比賽,更是一場民族大團結的視覺盛宴,讓民族團結進步的友誼之花在全國遍地開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工作實踐中,青海大力推進促進各民族相知相親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夯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礎。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十進”活動,命名一批先進典型,形成了全民共創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構建了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條件。
拓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度。充分發揮城市社區平臺作用,構建“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社區民族工作模式,創新打造363個社區“石榴籽家園”,廣泛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結對子”“手拉手”“百家宴”等聯誼活動,舉辦元宵燈謎會、藏歷新年聯歡會、民族趣味運動會等特色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通過開展京玉民族團結共建交流、浙江海西共啟亞運交流年等活動,深化民族地區與東中部地區交往交流交融。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跨區域服務管理,與20個流入地省市建立協作交流機制,促進各民族全面交往、廣泛交流、深度交融。

全覆蓋、共參與,石榴籽抱得更緊密
一本打開的書,白底紅字的藏漢雙語寫著“騰志”(藏語,意為團結),上面是一雙手托舉著一個豎剖開的石榴,紅紅的石榴籽緊緊地抱在一起。后面潔白的墻壁上用鮮紅的字體摘錄著習近平總書記到村子看望慰問藏族群眾時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講話。
初夏時節,來到海拔3300米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到處一片生機勃勃,去年9月修建的“騰志”廣場上,牧民群眾跳起歡快的鍋莊,歌唱幸福新生活。
2021年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果洛藏貢麻村,看望慰問當地藏族群眾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果洛藏貢麻村將民族團結工作與平安鄉村建設、“星級化”支部創建、“雪亮工程”推進、“八無六有”評定等內容深度結合,數字鄉村、法治宣傳、村民自治等實現村域全覆蓋、全民共參與,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新路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牧區正在逐步顯現。
果洛藏貢麻村如一個縮影,映照著青海民族團結進步的大格局。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進程中,青海堅持把法治作為推進創建工作的重要途徑,持續推進涉藏州縣社會治理創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地方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匯聚起民族團結進步、國家長治久安的磅礴力量。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今日青海,從雪域高原到河湟谷地,從三江源頭到柴達木盆地,各族群眾生活幸福和樂,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各民族大團結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奮進新征程,青海將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奮力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創建,著力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走在前列,用生動實踐交出青海的民族團結進步嶄新“答卷”。
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青海、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對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重要指示,為做好青海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實踐路徑。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青海把民族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舉全省之力奮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推動青海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成為所有市州和82%的縣市區建成全國示范的省。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更好綻放,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再上臺階。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對“著力推進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走在前列”作出全面部署,青海各族兒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探索豐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青海經驗”,持續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種下團結“石榴籽”,澆灌民族“幸;”。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須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聚焦黨中央和省委新部署新要求,有形有感有效做好各項工作,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加快推動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著力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青海大地常開長盛,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團結和諧是文明基因也是文化自覺,是歷史底蘊也是未來之鑰。進入新時代,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需要持續實施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深化創建“十進”活動,實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項行動,推廣典型經驗,培育特色品牌。創新推動“民族團結+”融合發展行動,加快實施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深化拓展青甘川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賦予所有發展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的意義,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青海高原永遠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