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
“國之大者” 牢記心間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多鈞
發布時間:2023-06-29 08:28:52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6月中旬,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境內,荒蕪的草場逐漸返青,冰雪消融后的水滴滋養草原,流入牙曲河,最終匯入滔滔不絕的長江。結束冬眠的棕熊在草原上覓食,普氏原羚嘗到了今年的第一口鮮草,巖羊在崇山峻嶺間跳躍……這是三江源的動感剪影。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青海省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國之大者”,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三江源的大美風光。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愛草原、撿垃圾,保護環境是職責

  黃河從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發源后,經星宿海匯流兩湖之地,形成源頭第一個大湖——扎陵湖。湖水從東南流出黃河峽谷,分九股注入第二個湖泊——鄂陵湖。

  盛夏的鄂陵湖倒映著蔚藍的天空,湖面波光粼粼,斑頭雁和赤麻鴨或在湖中遨游,或貼著湖面翱翔,湖畔藏野驢和黃羊悠然漫步。

  居住在鄂陵湖畔的次成多,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到湖邊走走,看一眼湖中飛鳥與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如果看到垃圾也會順手撿走。

  “這里是我們自家的草場,保護好這里是我們的應盡職責。每天看著這么多的鳥類和野生動物,心情就會無比舒暢。”次成多望著自家草場上生息繁衍的野生動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次成多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擦澤村牧民,他家的1000多公頃草場就在鄂陵湖畔,是全村水草最為豐美的地方。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后,次成多成為了一名生態管護員,之后他將家里的牦牛出售,在村里開了一間小賣部。每天,次成多和其他管護員去巡護草原,妻子在家經營小賣部。

  “這幾年,一個明顯的感覺是雨水多了,天氣熱了,草的長勢比往年要好些。藏野驢和黃羊很常見,鷹也越來越多了。記得小時候很少見到的野牦牛和棕熊,現在時不時會在草場出沒。”

  次成多眼中的變化來之不易,20世紀90年代,由于過度放牧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瑪多縣自然環境惡化,當地水源涵養功能下降,扎陵湖、鄂陵湖面積縮小,很多瑪多人目睹了身邊風沙大、草場退化、野生動物淡出視野、大小湖泊逐漸消失的情景。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黃河源園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的要求,統籌實施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退牧還草、退化草原人工修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變化不僅僅在黃河源園區,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有1.72萬名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園區53個行政村成立村級生態保護專業協會,發揮了村級社區生態管護主體和前哨作用。

  此外,今年還將強化頂層設計,著眼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高標準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扎實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做好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創建前期工作,積極推動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

波光粼粼的鄂陵湖。張多鈞/攝

  減牲畜、防鼠害,讓草原恢復“底色”

  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是三江源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河流濕地密集,在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屬于青海省三江源水源涵養重要區中的海東-甘南高寒草甸草原水源涵養三級功能區。

  這些年,全球氣候變暖,加之畜牧業生產活動,草原生態系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危機,集中表現在鼠害及黑土灘,澤庫縣也不例外。

  對于澤庫縣而言,草原“生病”的主要表現在于鼠害,進而導致黑土灘。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曾詢問過一些老牧人,他們對于黑土灘形成的原因,都認為是鼠害,“如果一片草原鼠害泛濫,那這片草原就距離黑土灘不遠了。”

  今年4月,記者跟隨澤曲鎮熱旭日村黨支部書記尕藏冷知布在村里公用草場轉了一圈,草場上每隔兩三步就有老鼠洞,每個老鼠洞周邊都會緊挨著出現兩三個老鼠洞。老鼠洞附近的原生草被破壞,出現了零星的沙土。

  “老鼠在地下咬斷牧草的根莖,老鼠洞多的區域就會出現牧草大面積枯死。如果這些老鼠洞點連成面,就會出現大面積的黑土灘。”尕藏冷知布望著遠處正在滅鼠的村民,意味深長地說。

  當了2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尕藏冷知布清晰地記得,草原退化出現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草原承包到戶,激發了牧民養殖熱情,村里養殖的牦牛達到了6000多頭、藏羊1萬多只。草原上到處是牛羊,野生動物消失不見了,黑土灘面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

  好在這些年草原的“底色”逐漸恢復,這與三江源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密不可分,黑土灘治理、退牧還草、草原滅鼠、草畜平衡……項目一批接著一批,荒蕪的草原逐漸恢復生機。

  除了政府層面的項目之外,牧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尕藏冷知布深有感觸,“村民們發展畜牧業不再追求數量,如今更加注重質量,會自動減畜以達到草畜平衡,還會四季輪牧,讓草原有更多的休養時間。我聽到有些村民還會自己出錢購買滅鼠藥劑,每年春天會在自家草場主動滅鼠。”

  草原是牧民群眾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中重要內容,只有草原治理好了,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好,我們的生態才會越來越好。

  常巡護、多救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春末夏初之際,冰雪消融,野生動物更加活躍了,格來江措也開始行動了,挎著相機,帶著干糧,踏上了巡護之路。

  格來江措是曲麻萊縣巴干鄉代曲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村里的生態管護員。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格來江措和村里喜歡記錄野生動物的生態管護員成立了雪豹監測隊,監測野生動物生活習性和活動范圍。

  “我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呼吁更多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將日常巡護時拍攝到的好照片配上一些文字,發到朋友圈,想不到很多人紛紛點贊,有些好照片還出現在媒體平臺上。”格來江措說。

  對于格來江措和他的隊員來說,日常的巡護除了拍攝記錄外,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也會進行救助。

  代曲村生態管護員一次在長江源頭區域巡護過程中,發現6只白唇鹿被困在結冰河面內,河面上厚厚的積雪壓住了它們的身體,疲憊不堪的白唇鹿不能動彈。

  代曲村海拔超過4000米,當日氣溫零下20攝氏度,幾名生態管護員隨即徒手刨冰墊石,手腳浸在刺骨的冰水里,冒著危險用繩索展開救助。幾名管護員齊心協力救援數小時,6只被困白唇鹿被全部救出并放歸自然。

  白唇鹿是中國特有鹿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動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帶的高山草原地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易危級物種。

  格來江措說:“我們住在黃河源頭,國家給了我們那么多優惠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保護好野生動物,讓這里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園區內野生動物種群和數量不斷增多,當地牧民群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日益增強。三江源地區諸如雪豹監測隊的組織還有很多,如索加鄉境內每個村都建起了各自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牙曲村雪豹保護區、君曲村藏野驢保護區、莫曲村野牦牛保護區、當曲村黑頸鶴保護區。

  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三大江河起源于同一區域的地理奇觀,向世人驚艷呈現。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進入新時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牢記總書記囑托,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對青海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擔當,全方位推動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建設。

  青海需要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上走在前列。不斷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效管理保護機制,高標準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推動設立坎布拉世界地質公園,把青海建成特色鮮明的國家公園省,傳遞大美青海情。要持續探索國家公園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增強國家公園科研、教育等綜合功能。繼續舉辦好國家公園論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國家公園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需要統籌江河流域保護和發展,堅定不移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始終扛牢源頭責任,展現干流擔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保護修復,在生態治理上交出最優“成績單”。啟動新一輪國土綠化和草原治理專項行動計劃,高質量完成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青海需要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加強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土壤、地下水、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有序推進農業面源和工業點源污染治理。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務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青海的生態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關乎中華民族未來,我們要用心守護好這片高天厚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推薦閱讀
省委議軍會議召開 陳剛主持并講話 吳曉軍出席
陳剛吳曉軍會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宋鑫
青海將“拿出”招才引智的誠意,“邀”您共建青海
全國職校生在青海比拼中藥傳統技能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終止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2023年青海省直招軍士招收工作公告
西寧市將舉辦第二屆“西寧人才周”活動
西寧市啟動2023年“夏送清涼”活動
24H熱點
陳剛吳曉軍會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宋鑫一行
第24屆青洽會將多維度展現數字產業發展勢能
上半年青海省外貿進出口總值25.9億元 同比增長19.2%
省委第八巡回指導組:推動主題教育向基層黨組織延伸
省委政法委:“三個結合”探索政法改革督察新模式
省總工會:運用"千萬工程"案例推動主題教育再深入
省應急廳聯合公安機關開展煙花爆竹"打非"專項行動
搭平臺聚人才 高質量推動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
我省將舉行"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
賦電新生 走向未來
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開營
熱點圖片
今年青海旅游有多火熱
今年青海旅游有多火熱
【黨旗領航】海西:“黨建+”模式打造人才新引擎
【黨旗領航】海西:...
【聚焦第十屆環湖電動汽車挑戰賽】賦電新生 走向未來——第十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賽事亮點及賽段看點
【聚焦第十屆環湖電...
首架“上!濉痹嗦糜伟鼨C抵達果洛
首架“上!濉...
【央企助力青海高質量發展】深耕教育聚焦產業,展現央企援青責任擔當
【央企助力青海高質...
【鄉村振興在青!棵利惥皡^,夏日里熱烈“升溫”
【鄉村振興在青!...
【生態觀察】綠水青山富民生
【生態觀察】綠水青...
【央企助力青海高質量發展】“國能力量”為青海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央企助力青海高質...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
“國之大者” 牢記心間

青海日報
2023-06-29 08:2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
“國之大者” 牢記心間

青海日報
2023-06-29 08:2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
“國之大者” 牢記心間

  • 2023-06-29 08:28:52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6月中旬,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境內,荒蕪的草場逐漸返青,冰雪消融后的水滴滋養草原,流入牙曲河,最終匯入滔滔不絕的長江。結束冬眠的棕熊在草原上覓食,普氏原羚嘗到了今年的第一口鮮草,巖羊在崇山峻嶺間跳躍……這是三江源的動感剪影。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青海省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國之大者”,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三江源的大美風光。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愛草原、撿垃圾,保護環境是職責

  黃河從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發源后,經星宿海匯流兩湖之地,形成源頭第一個大湖——扎陵湖。湖水從東南流出黃河峽谷,分九股注入第二個湖泊——鄂陵湖。

  盛夏的鄂陵湖倒映著蔚藍的天空,湖面波光粼粼,斑頭雁和赤麻鴨或在湖中遨游,或貼著湖面翱翔,湖畔藏野驢和黃羊悠然漫步。

  居住在鄂陵湖畔的次成多,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到湖邊走走,看一眼湖中飛鳥與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如果看到垃圾也會順手撿走。

  “這里是我們自家的草場,保護好這里是我們的應盡職責。每天看著這么多的鳥類和野生動物,心情就會無比舒暢。”次成多望著自家草場上生息繁衍的野生動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次成多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擦澤村牧民,他家的1000多公頃草場就在鄂陵湖畔,是全村水草最為豐美的地方。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后,次成多成為了一名生態管護員,之后他將家里的牦牛出售,在村里開了一間小賣部。每天,次成多和其他管護員去巡護草原,妻子在家經營小賣部。

  “這幾年,一個明顯的感覺是雨水多了,天氣熱了,草的長勢比往年要好些。藏野驢和黃羊很常見,鷹也越來越多了。記得小時候很少見到的野牦牛和棕熊,現在時不時會在草場出沒。”

  次成多眼中的變化來之不易,20世紀90年代,由于過度放牧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瑪多縣自然環境惡化,當地水源涵養功能下降,扎陵湖、鄂陵湖面積縮小,很多瑪多人目睹了身邊風沙大、草場退化、野生動物淡出視野、大小湖泊逐漸消失的情景。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黃河源園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的要求,統籌實施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退牧還草、退化草原人工修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變化不僅僅在黃河源園區,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有1.72萬名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園區53個行政村成立村級生態保護專業協會,發揮了村級社區生態管護主體和前哨作用。

  此外,今年還將強化頂層設計,著眼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高標準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扎實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做好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創建前期工作,積極推動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

波光粼粼的鄂陵湖。張多鈞/攝

  減牲畜、防鼠害,讓草原恢復“底色”

  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是三江源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河流濕地密集,在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屬于青海省三江源水源涵養重要區中的海東-甘南高寒草甸草原水源涵養三級功能區。

  這些年,全球氣候變暖,加之畜牧業生產活動,草原生態系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危機,集中表現在鼠害及黑土灘,澤庫縣也不例外。

  對于澤庫縣而言,草原“生病”的主要表現在于鼠害,進而導致黑土灘。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曾詢問過一些老牧人,他們對于黑土灘形成的原因,都認為是鼠害,“如果一片草原鼠害泛濫,那這片草原就距離黑土灘不遠了。”

  今年4月,記者跟隨澤曲鎮熱旭日村黨支部書記尕藏冷知布在村里公用草場轉了一圈,草場上每隔兩三步就有老鼠洞,每個老鼠洞周邊都會緊挨著出現兩三個老鼠洞。老鼠洞附近的原生草被破壞,出現了零星的沙土。

  “老鼠在地下咬斷牧草的根莖,老鼠洞多的區域就會出現牧草大面積枯死。如果這些老鼠洞點連成面,就會出現大面積的黑土灘。”尕藏冷知布望著遠處正在滅鼠的村民,意味深長地說。

  當了2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尕藏冷知布清晰地記得,草原退化出現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草原承包到戶,激發了牧民養殖熱情,村里養殖的牦牛達到了6000多頭、藏羊1萬多只。草原上到處是牛羊,野生動物消失不見了,黑土灘面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

  好在這些年草原的“底色”逐漸恢復,這與三江源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密不可分,黑土灘治理、退牧還草、草原滅鼠、草畜平衡……項目一批接著一批,荒蕪的草原逐漸恢復生機。

  除了政府層面的項目之外,牧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尕藏冷知布深有感觸,“村民們發展畜牧業不再追求數量,如今更加注重質量,會自動減畜以達到草畜平衡,還會四季輪牧,讓草原有更多的休養時間。我聽到有些村民還會自己出錢購買滅鼠藥劑,每年春天會在自家草場主動滅鼠。”

  草原是牧民群眾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中重要內容,只有草原治理好了,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好,我們的生態才會越來越好。

  常巡護、多救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春末夏初之際,冰雪消融,野生動物更加活躍了,格來江措也開始行動了,挎著相機,帶著干糧,踏上了巡護之路。

  格來江措是曲麻萊縣巴干鄉代曲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村里的生態管護員。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格來江措和村里喜歡記錄野生動物的生態管護員成立了雪豹監測隊,監測野生動物生活習性和活動范圍。

  “我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呼吁更多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將日常巡護時拍攝到的好照片配上一些文字,發到朋友圈,想不到很多人紛紛點贊,有些好照片還出現在媒體平臺上。”格來江措說。

  對于格來江措和他的隊員來說,日常的巡護除了拍攝記錄外,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也會進行救助。

  代曲村生態管護員一次在長江源頭區域巡護過程中,發現6只白唇鹿被困在結冰河面內,河面上厚厚的積雪壓住了它們的身體,疲憊不堪的白唇鹿不能動彈。

  代曲村海拔超過4000米,當日氣溫零下20攝氏度,幾名生態管護員隨即徒手刨冰墊石,手腳浸在刺骨的冰水里,冒著危險用繩索展開救助。幾名管護員齊心協力救援數小時,6只被困白唇鹿被全部救出并放歸自然。

  白唇鹿是中國特有鹿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動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帶的高山草原地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易危級物種。

  格來江措說:“我們住在黃河源頭,國家給了我們那么多優惠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保護好野生動物,讓這里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園區內野生動物種群和數量不斷增多,當地牧民群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日益增強。三江源地區諸如雪豹監測隊的組織還有很多,如索加鄉境內每個村都建起了各自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牙曲村雪豹保護區、君曲村藏野驢保護區、莫曲村野牦牛保護區、當曲村黑頸鶴保護區。

  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三大江河起源于同一區域的地理奇觀,向世人驚艷呈現。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進入新時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牢記總書記囑托,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對青海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擔當,全方位推動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建設。

  青海需要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上走在前列。不斷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效管理保護機制,高標準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推動設立坎布拉世界地質公園,把青海建成特色鮮明的國家公園省,傳遞大美青海情。要持續探索國家公園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增強國家公園科研、教育等綜合功能。繼續舉辦好國家公園論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國家公園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需要統籌江河流域保護和發展,堅定不移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始終扛牢源頭責任,展現干流擔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保護修復,在生態治理上交出最優“成績單”。啟動新一輪國土綠化和草原治理專項行動計劃,高質量完成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青海需要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加強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土壤、地下水、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有序推進農業面源和工業點源污染治理。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務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青海的生態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關乎中華民族未來,我們要用心守護好這片高天厚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作者 張多鈞
編輯:馬燕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