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博物館以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遵循,圍繞“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創新服務,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提升藏品保護管理研究能力、提高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等,多舉措為廣大群眾提供多元化精神文化產品,以文化力量凝心聚力。
省博物館將積極參與中華文明走出去工程,持續加強與國內外文博單位的交流合作,依托國家平臺展示江河源文明、昆侖文化、河湟文化等具有青海特色的黃河文化資源優勢,立足實際,形成資源整合、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盤活全省文物資源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新格局,持續展示大美青海。同時,進一步完善制定和豐富博物館收藏政策,注重搜集和整理青海關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相關文物,以及青海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加強可移動文物的展覽展示和不可移動文物的宣傳推介,使之成為增加我省旅游經濟的附加值。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有機結合,提高館藏文物風險預控能力。深入開展藏品數字化保護工作,完善藏品信息數據庫,加大藏品數字化信息的開放共享力度。推動研究型博物館建設,加大昆侖文化、河湟文化、熱貢文化、康巴文化、格薩爾文化的研究力度。
實現全省博物館總數、免費開放博物館總數、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舉辦陳列展覽數量、開展教育活動數量、參觀人數、云展覽數量穩步增長。進一步發揮教育功能,完善大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長效機制,推進博物館教育規范化標準化。大力發展智慧博物館,推進博物館大數據體系建設,縱深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補齊短板、提升效能,推進博物館資源共享化、服務網絡化、運行一體化,實現博物館由設施建設為主向效能建設為主的轉變。加大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增強博物館的“造血”功能,使觀眾將博物館帶回家,做強文旅創意產業,講好青海文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