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bsl0"></sup>
<del id="qbsl0"></del>
<sup id="qbsl0"><table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table></sup>
<del id="qbsl0"><div id="qbsl0"></div></del>
<del id="qbsl0"></del>
<samp id="qbsl0"></samp>
<button id="qbsl0"></button><sup id="qbsl0"><big id="qbsl0"></big></sup>
<button id="qbsl0"><table id="qbsl0"><del id="qbsl0"></del></table></button>
<samp id="qbsl0"><legend id="qbsl0"><var id="qbsl0"></var></legend></samp>
<sup id="qbsl0"></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sup id="qbsl0"><big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big></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青海新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
江源大地 只此青綠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吳夢婷   發布時間:2023-06-29 07:27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廣袤的草原,牧民牛羊遷離,草場欣欣向榮;連綿的天然林區,生態利用者變為守護者,豹潛熊行;水草交織的濕地,水源補給持續增強,水鳥翩躚……行走在青海大地,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天藍地綠的生態畫卷正在鋪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青?疾,為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指明方向:“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青海各族兒女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全力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著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嘉塘草原守鶴人日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日代:初心不變 守護黑頸鶴棲息高飛

  當晨曦剛剛鋪灑在嘉塘草原,日代帶上茶水和饃饃從觀測站出發,他準備去看看正在育兒的黑頸鶴。

  “6月初,幼鶴會破殼而出。每年這個時候,黑頸鶴夫婦就開始育兒了,在監測時看到黑頸鶴一家生活在這里的溫馨畫面,我心里才踏實。”日代已經連續多年參與嘉塘草原的黑頸鶴監測項目,有著豐富的黑頸鶴監測經驗。今年,他的任務更重了,要負責黑頸鶴相對集中區域的監測。

  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在青海三江源區、祁連山、青海湖等地有種群分布。隨著生態持續向好,位于長江源頭的隆寶、嘉塘、班德湖等地,黑頸鶴種群數量穩步增加。每年3月、4月,它們飛越數千公里,北遷到青海、新疆等地筑巢,孕育新的生命;到了10月,它們帶著孩子,又一路飛越喜馬拉雅山,飛到氣候溫暖的南方一帶生活。

  日代說,長時間與黑頸鶴生活在一起,他們成了好朋友。平日里,黑頸鶴遇到陌生人會躲得遠遠的,而看見日代時卻會放松警惕,抬頭觀望一會兒又低頭覓食。

  “黑頸鶴的一生充滿艱辛和挑戰,我們要保護好每一只黑頸鶴的安全。”這是每一個守鶴人的心聲。在嘉塘草原,正是因為有了守鶴人的共同守護,黑頸鶴的數量從最初的幾十只變為如今的數百只,它們在這里棲息、繁衍,結隊飛過雪山、草原、江河。

青陽溝管護站女子管護員進山巡護。祁曉軍/攝

  才讓什吉:巡山護林 只愿家鄉永遠青綠

  清晨,帶上通信設備和筆記本,祁連山國家公園青陽溝管護站管護員才讓什吉和隊員們翻山越嶺,開始了一天的山林巡查。

  才讓什吉出生在祁連縣,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巡山。2018年,才讓什吉加入青陽溝管護隊伍,自從加入管護隊,她不僅更懂這里的林海草原,也更明白父輩的職責和使命。

  祁連山,是我國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是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平衡、保障北方地區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祁連山國家公園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產流地,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區域。

  位于祁連縣阿柔鄉的青陽溝管護站建于2016年,是一支由32人組成的女子管護隊,她們中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1歲,都是當地牧民。平日里,女子管護隊的隊員和男管護員一起巡山護林,近路靠雙腿,遠路騎摩托車或騎馬。他們用對家鄉最真摯最淳樸的愛,守望著這片林海從青綠到金黃再到青綠,年復一年。

  “每次巡護時,看到眼前的綠水青山,看到巖羊等動物在河邊飲水、吃草,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感!”多年來,驚險和感動一直伴隨在她們身邊,巡護時遇到風霜雨雪、過河時汽車陷進冰窟、在林海中遇到野生動物的經歷數不勝數,但在女子管護隊員眼中,守護好這里的綠水青山,就是她們的責任。

青海湖裸鯉。 祁曉軍/攝

  俞錄賢:分秒必爭 為了更多鳥飛魚躍

  每年5月底至8月,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等河道內,成群結隊的青海湖裸鯉在入水口地帶集結,縱身一躍、溯流而上,經歷生命的洄游之旅,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的自然奇觀。

  作為青海湖裸鯉的“助產師”,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高級工程師俞錄賢和同事每日在河道中工作10多個小時。春夏季節,河水依然冰冷刺骨,天氣變化無常,俞錄賢和其他工作人員飽受風雨之苦,喝冷水、啃干糧是常有的事兒。為了做好青海湖裸鯉繁育工作,所有人都努力堅持,將采集好的受精卵送往布哈河和沙柳河青海湖裸鯉增殖實驗站進行人工孵化。

  “親本采集是個分秒必爭的過程,‘助產師’們喜歡稍微陰沉一些的天氣,陰沉的天氣下,可以在人工授精時避光,站在河道里不會有很強的紫外線灼痛。”俞錄賢說。水中的裸鯉十分靈動,需要眼疾手快才能抓到。俞錄賢常常有摔倒在河道里,被冷水浸透衣服的經歷。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將衣服曬干,如果天氣不好,就只能穿著濕冷的衣服堅持工作。

  截至2022年底,青海湖裸鯉蘊藏量從保護初期不足2600噸恢復到11.41萬噸,這背后凝結著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和汗水?蒲腥藛T在池塘、水庫開展多年的試驗,一身工裝、一身泥巴、一身汗水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經過多年的試驗養殖、總結經驗,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攻克了裸鯉在淡水池塘和大水面的人工增殖技術,成功地使在高寒半咸水湖泊中生活的冷涼性魚類品種青海湖裸鯉,拓展至淡水水域中生存和生長,有力助推青海湖漁業資源的恢復。

  藍天碧水

  扮靚大美青海

  斑頭雁在湖邊濕地翱翔,一望無際的草場上藏野驢悠然踱步,藏羚、雪豹與連綿雪山為伴,繁衍生息。數以萬計的水鳥遷徙到青海湖,龍膽、紅花綠絨蒿、華;ㄗ屜娜盏那嗖馗咴錆M生機……

  放眼青海,處處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大美風光,青海生態答卷更是成就滿滿:我省國家公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成為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邁出實質性步伐。

  我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7.9%。青海湖裸鯉蘊藏量從保護初期的2600噸恢復到11.41萬噸,藏羚由最少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

  在青海7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活躍著14萬余名生態管護員,他們將守護好“中華水塔”作為己任,為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作出巨大貢獻。

  憑借獨有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青海省在國際野生生物攝影領域頻頻獲獎。這些作品除了來自攝影家的攝影藝術作品,更多的出自農牧民之手。生態管護員在巡護途中拍攝到的多種珍稀野生動物,也印證著,隨著青海省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得以有效恢復。

  一幀幀精美的生態照片,一幅幅蘊含深意的畫面,展示著青海的生態風采。今天,綠水青山已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高原旗艦動物雪豹目前已監測到千余只,并在全省8個市州均有發現。從2018年以來,作為指示性動物的歐亞水獺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流域頻繁發現,已積累了500多段的歐亞水獺活動視頻,佐證了三江源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和完整性。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