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6月,位于三江源腹地的玉樹群山巍峨,河湖澄碧,草原如茵,這里的人們又迎來了每年為期3個月的蟲草采挖季。此刻,驅車行走在山水之間的何永清卻無暇欣賞窗外一幅幅熟悉的美景,他在心里一遍遍思索著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由于正值強對流天氣、雷雨高發的季節,到了目的地如何爭分奪秒給準備上山的鄉親們科普蟲草采挖季的防雷知識,如何能更有效地把雷電災害的隱患降到最低等太多問題,讓他在心里不停推敲……
今年5月30日,這位扎根玉樹藏族自治州氣象局26年的老氣象人獲得2023年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殊榮,站在領獎臺,他的眼睛濕了又濕。相比于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他覺得自己做得還是不夠多、不夠好。
每年5月至7月的蟲草采挖季,是玉樹最熱鬧的日子,也是何永清最忙碌的時候。由于蟲草采挖點比較分散,大多集中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當中,整整3個月,他和他的團隊都要攜風帶雨、翻山越嶺,不間斷地奔走在雜多、囊謙、稱多各縣之間,給山上的牧民普及野外防雷知識。為了克服和牧民們語言溝通的障礙,他聯系制作藏漢雙語防雷動畫和宣傳冊,每遇見一戶牧民,他都要用手機播放給牧民觀看學習,比比劃劃地講解著,千方百計讓他們領悟。
“老百姓靠天吃飯不容易,讓他們能平平安安地挖上蟲草,賣個好價錢,就是我最大的責任。”這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沒有豪言壯語,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老百姓的愛。
多年來,他深入蟲草采挖一線,行程累計達萬余里,面向牧民群眾組織開展氣象科普活動百余場次,構建起科普大網絡格局。在他的影響下,玉樹州氣象部門與通信部門聯合發布防雷科普公益短信,與廣電部門聯合編譯播報雙語科普信息,受眾覆蓋百萬人次,他所策劃的氣象科普微視頻斬獲了全省、全國獎項。
面對氣象科普宣傳受眾及傳播途徑相對單一的現狀,他堅持面向國家公務員和黨員干部這些骨干力量開展宣講培訓,推進科普工作層層遞進,促成玉樹基層一線黨員干部氣象防災減災教學點設立和教學活動持續。與此同時,他承擔和參與多項科研項目,開發氣象業務應用軟件5個,其中《氣象報表文件格式轉換程序》解決了應用氣象觀測數據時受限難題;圍繞雪災風險、氣候變化影響和業務應用等專業領域,聯合主持多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廳級科研項目。
作為玉樹州氣象臺高級工程師、青海省氣象科普宣傳專家,參加工作以來,何永清一直扎根三江源區,圍繞氣候變化、生態氣象等領域,在高海拔艱苦臺站從事監測、預警、評估以及科研、科普宣傳工作,為雪災等氣象災害防御、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等重大工程和賽馬會等重要活動提供氣象服務保障。由他制作和技術把關決策氣象服務產品達上百期,推動玉樹州、縣兩級年度氣候公報的編制規范化和常態化,實現省地部門聯合編制和發布玉樹州生態環境質量評估報告。他所提供的氣象服務信息多次獲得玉樹州委州政府和省氣象局領導的一致肯定和好評。2021年8月12日,時任玉樹州州長索南丹增在《2021年玉樹州重大活動氣象風險評估》上批示:“州氣象局積極作為,主動將各項工作融入服務全州發展大局,工作很有成效,望再接再厲!”
“全國‘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個人”“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全省青年崗位能手” “全省氣象工作嘉獎”“全省氣象學會工作先進個人”……一張張獎狀、一個個證書靜靜地擺在那里,每一份榮譽都在默默詮釋著這位有責任、有擔當、懂奉獻的老氣象人對三江源這片熱土的深沉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