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記者 崔永燾 報道)隨著“雙減”工作持續深入推進,經主管部門和行業治理,青海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00%壓減。當前,個別校外培訓機構在未取得主管部門發放的辦學許可證情況下違規開展課后服務,或以個人名義開展“一對一”“住家教師”和“高端家政”等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這類培訓屬于隱形變異的“黑機構”,隨時存在卷錢跑路的極大隱患。為整體提升學生家長消費保護意識,避免掉入校外教育培訓消費陷阱,在暑假來臨之際,省消費者協會、省教育廳提醒廣大學生家長在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時注意:
謹慎選擇校外培訓機構
為有效保障學生家長的合法權益,教育部開發了公益性、全免費的應用軟件“校外培訓家長端”,它是“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的一款配套軟件,手機應用市場下載“校外培訓家長端”APP,登錄后即可使用,該軟件可以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證照齊全的合法校外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的培訓課程、師資、教材、場地都已經過嚴格審核。通過登錄APP,家長可以直觀了解當地的校外培訓機構,查看機構的類型、評價、證照、收費和師資等信息,實現網上選課、購課、合同簽訂、銷課、退費、評價、投訴全流程辦理。在此,提示廣大家長朋友,堅持使用“校外培訓家長端”APP為孩子在選課、繳費,開展非學科類培訓,不要通過其他任何線下交易方式向培訓機構繳納培訓費用。
查看教育培訓場所安全狀況
“珍愛生命、安全至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機構應當具備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設備。消費者在接受教育培訓前,應當查看辦學場所消防通道是否暢通,消防滅火器、應急照明等消防安全器材設施是否齊備,提供餐飲服務的機構是否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等有效證照。
簽訂正規培訓合同
學生家長在APP上購買課程的同時,自動簽訂教育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合同內容自動生成,包含學員信息、課程信息、付款信息等,雙方權利義務明晰,退費辦法明確,不會被霸王條款束縛。廣大家長務必通過“校外培訓家長端”APP選課繳費,同時校外培訓一次性繳費務必在3個月或60課時內,且金額不超過5000元,特別警惕培訓機構以多繳費有折扣等誘導一次性繳納長時間的大額費用,防止因培訓機構經營不善或蓄意圈錢跑路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
省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繳納培訓費后要及時向培訓機構索要正規發票。如發生校外培訓消費糾紛,要注意保存好相關憑證及經營者基本信息等,并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處理。協商不成功可撥打青海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與民辦教育監督處電話(0971—6233810)進行投訴舉報,也可關注“青海省消費者協會”微信公眾號或登錄青海智慧315網站進行消費糾紛咨詢與投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