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bsl0"></sup>
<del id="qbsl0"></del>
<sup id="qbsl0"><table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table></sup>
<del id="qbsl0"><div id="qbsl0"></div></del>
<del id="qbsl0"></del>
<samp id="qbsl0"></samp>
<button id="qbsl0"></button><sup id="qbsl0"><big id="qbsl0"></big></sup>
<button id="qbsl0"><table id="qbsl0"><del id="qbsl0"></del></table></button>
<samp id="qbsl0"><legend id="qbsl0"><var id="qbsl0"></var></legend></samp>
<sup id="qbsl0"></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sup id="qbsl0"><big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big></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青海生態

雪山尋“豹”記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多鈞 程宦寧   發布時間:2023-06-27 08:38    編輯:馬燕燕
曲熱溝內白茫茫的一片。張多鈞 程宦寧/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6月9日清晨,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城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我們收拾好行囊準備出發,前往索加鄉牙曲村。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去尋找雪山之王——雪豹。

  此次進山,我們的向導是索加鄉人武部部長西然生格,鄉上的干部都說西然部長運氣好,他帶著我們去一定能拍攝到雪豹的蹤影。

  “2021年9月的一個周末,我帶著家人隨便下去轉,進入雪豹溝后在河灘看見了三只雪豹。雪豹看到我們一家人也沒跑,慢悠悠地沿著河道轉悠。”西然部長說,鄉上的干部是因為這件事情才說運氣好。

  遇見雪豹固然需要好運氣,但前提條件是當地良好的生態系統,使得雪豹能夠在此繁衍生息。很多鄉村干部的手機相冊里,或多或少都有野生動物的照片視頻,尤其是雪豹。

生態管護員拍攝到的雪豹。巴丁江措/攝

  索加

  草原上嶄新的柏油路就像一條潔白的哈達,蜿蜒曲折,通向深處,望不到盡頭。一路上,天氣時而陰沉,時而風雪相加,漫漫路途,西然為我們講起了索加鄉因為這條路發生的變化。

  “這條路通了,三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索加鄉政府所在地,新鮮蔬菜能運進來,當地的農畜產品也能送出去。去索加鄉一天能跑一個來回。”西然由衷地感慨。

  路過一處埡口時,我們看到埡口旁有一塊巨大的巖石,西然指著巖石下方山洞說:“以前沒車的時候,從鄉上到縣城需要騎馬,中途會在這個山洞住一晚上。曾經有個干部從鄉上到縣城,走了20多天。”

  對于西然講的內容,記者深有感觸。2016年時,記者曾去過索加鄉,當時是砂石路,是我們常說的“搓板路”,單趟耗時就需要一天。2020年6月,記者又去了一趟索加鄉,當時正在修路,部分路段已經修好并可以通行,但也需要近5個小時,當時記者選擇在索加鄉衛生院住了一晚。

  2022年,省道224線二道溝兵站109岔路口至治多縣公路全線貫通,自此,天邊的索加不再遙遠。

  索加鄉區域遼闊,面積超過了5.6萬平方公里(含可可西里4.5萬平方公里),比三個北京市的區域面積還大,境內平均海拔4680米。

  11時左右,我們到達了牙曲村村部所在地,村黨支部副書記亞培為我們介紹了村里的相關情況,“牙曲村全村有696戶,276.4萬畝草場,屬于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區域,也是雪豹的重要棲息地。”

  在我的采訪經歷中,青海省內最早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地方應該就是索加鄉。

  牙曲村是杰桑·索南達杰擔任鄉黨委書記時重新命名的,每個村都以村內重要河流命名,牙曲、莫曲、君曲、當曲都是長江的重要支流,足見當時索南達杰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索加鄉原先屬于無人區,在可可西里區域之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1966年,治多縣黨委政府組織縣城周邊牧戶西遷,前往索加鄉發展畜牧業,1967年索加鄉建政。當時的索加鄉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牧民進入占據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為此,早在2000年左右,索加鄉各村建立了各自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牙曲村雪豹保護區、莫曲村野牦牛保護區、君曲村藏野驢保護區、當曲村黑頸鶴保護區,每個保護區覆蓋全村,每個牧民都擔負起了保護野生動物的職責。

攀巖。張多鈞 程宦寧/攝

  尋豹

  探尋雪豹的蹤影,牙曲村是最佳選擇。和村里的生態管護員閑聊時得知,有人曾同時見過8只雪豹活動的蹤跡。

  牙曲村四社社長巴丁江措去年底還拍到了三只雪豹同時活動的場景。除了雪豹,巴丁江措還用自己購置的佳能300定焦鏡頭,在自家草場拍到了其他野生動物,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狗獾。

  午飯后,我們向曲熱溝駛去。曲熱溝又叫“雪豹溝”,這里獨特的地貌環境適宜雪豹棲息繁衍,很多人拍攝到的雪豹也是在這里。

  曲熱溝兩側是雄偉挺拔的灰褐色石山,溝底是奔流不息的牙曲河,河道最寬處目測有300米左右。如果一只雪豹趴在河邊一動不動,會被錯看成石頭,如果趴在巖石上面,則與山體融為一體,極難發現。

  15時20分左右,我們進入曲熱溝,沿著牙曲河緩慢前行,目不轉睛地看著兩側的石山及河灘,生怕錯過雪豹。有時候一直盯著山坡看,眼睛干澀,看到山坡上散落的小石塊,都覺得會是雪豹,會停車拿望遠鏡再看一遍。

  15時40分,我們在石山下的草原看到一群巖羊正在悠然覓食,有35只;16時15分,又發現一群巖羊,有42只;16時30分,在一塊巨大的巖石上發現了15只巖羊……

  穿過曲熱溝,我們用時一個多小時,發現的巖羊數量達到了200多只,沒有發現雪豹的身影。但是通過數量龐大的巖羊群,可以斷定溝里肯定有雪豹棲息。而且我們還在草原上看到了巖羊的頭骨。

  巖羊是雪豹的主食,雪豹偶爾也會獵捕旱獺換換口味。曲熱溝的生態系統完全符合雪豹棲息的環境,灰褐色的石山為雪豹提供保護色,溝內的牙曲河則為雪豹提供水源。

  不甘心的我們反復穿梭在溝內,來來回回,只為一睹雪豹容顏。然而,看到最多的動物依然是巖羊,還有胖嘟嘟的旱獺。一直到19時左右,夜幕降臨,還是沒能發現雪豹,我們回到了曲熱溝的入口處。這里是索加鄉的宗教活動點,也是我們借宿的地方。

  晚上和村里的生態管護員多加聊天,說是我們離開后一個多小時,他們在溝內看到了棕熊。為此,我們還懊悔了好一會。

  我們住宿的地方海拔4600多米,晚上缺氧,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睡著,又被凍醒。沒一會兒,院子里狗叫聲此起彼伏,我猜想院子周圍可能來了野生動物,好在院墻夠高,院墻上還有鐵絲網倒刺,也沒有太過擔憂安全問題。

  次日7時左右,天空慢慢放白,推開房門,視野中白茫茫的一片,還飄著大雪。簡單吃過干糧后,西然部長帶著我們出發,繼續尋找雪豹。

  遺憾的是曲熱溝兩側的石山被大雪蓋住,看不到任何野生動物。

  “這樣的大雪天,雪豹只要出來,我們是不是就能發現了?”

  “這樣的天氣,雪豹在山洞里睡覺,幾乎不會出沒。要是渴了就舔舐山頂的積雪,更不會來河邊飲水。”

  我們天真地以為大雪天氣能讓雪豹無所遁形,西然部長的話提醒了我們。風雪天氣人都不愿意出門,更何況是野生動物呢?

休憩。張多鈞 程宦寧/攝

  蹲守

  在曲熱溝內來回穿梭尋找雪豹,能找到的幾率太小。因此,我們決定在一處巖石下蹲守?斓街形鐣r,雪停了,山上的積雪慢慢融化了,巖羊開始出來覓食,還是沒有發現雪豹。

  12時20分,我們決定先回住地吃午飯,吃完飯后繼續蹲守。往回走的路上,一處巖石的拐彎處,看到了一只巖羊。我們異常欣喜,這是我們距離巖羊最近的一次,不足10米。

  吃完午飯已經是14時左右,進入曲熱溝繼續蹲點,還是沒有發現雪豹。在“雪豹溝”,未能尋到雪豹,要是就這樣回去,我們心有不甘。

  “西然部長,雪豹除了在這里出沒,還有沒有其他的棲息環境?”

  “莫曲村有個白毛溝,里面的地貌環境幾乎和熱曲溝一樣,也有雪豹的身影。不行我們去那邊再最后碰碰運氣。”

  聽了西然部長的話,我們異常興奮,隨即向白毛溝出發。駛出曲熱溝,翻越一座埡口,一個小時后,我們便到了白毛溝入口處,遠遠望去,白毛溝幾乎與熱曲溝一樣,兩邊是灰褐色的石山,山谷是流淌的小河,只不過這里的河流是莫曲河。

  我們要在晚上趕回治多縣城,時間不允許我們在一個固定點蹲守,所以我們選擇了向溝內緩慢挪動,寄希望于雪豹能下山飲水。汽車行駛得很慢,我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石山與河畔,偶爾也會停車觀望一會兒,看到最多的依然是成群的巖羊,巖羊是群居動物,號稱是動物界的“攀巖大師”,能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行走跳躍。它們有的在啃食牧草,有的在陡峭的巖石上跳躍嬉戲,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山間小路只夠一輛車通行,我們在行駛到一段平坦的路面時,看到路面中間有一只藏狐正在小憩,見到車輛的那一刻,藏狐朝著石崖上跑去,奈何它是只小短腿,跳上石崖后又摔到了路面上。我們停車觀察著那只蠢萌的藏狐,摔下來后又跑下路面,在河邊打量一番后,還是沒有蹚河,邁著小步,沿著河岸,緩緩向前跑著,我們的車輛也緩緩跟在后面觀察著。

  跑出一段距離后,小藏狐又重新跑回到路面,找到了一處低矮的石崖,輕輕一跳,就爬了上去。爬上去后小跑了一會,便趴在草地間,探出圓圓的小腦袋,看著我們,好像是在向我們示威:“你們有本事就過來呀!”

  在小藏狐輕蔑的凝視下,我們繼續去尋找雪豹,然而并沒有收獲,直到天黑,視線變得模糊,我們不情愿地離開了白毛溝。

  這次雖然沒有找到雪豹的蹤影,但是我們看到了其他野生動,巖羊、狼、藏狐、藏野驢、白唇鹿……也算不虛此行。

  我們一路走走停停,觀察著、記錄著,兩天一夜尋找雪豹的歷程中,我們看到了雪豹棲息環境依然完善,這就足夠了,雪豹也不希望受到人類的驚擾。

  雖然未能尋到雪豹,但我始終堅信,我們在曲熱溝和白毛溝來回穿梭和定點蹲守時,一定有一只或很多只雪豹,趴在山頂,靜靜地注視著我們……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