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6月26日,2023年青海湖詩歌節系列活動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70余位有影響力的詩人嘉賓陸續到達西寧,共赴一場詩歌盛宴。
據悉,為期4天的青海湖詩歌節,將分別在西寧市圖書館、剛察縣仙女灣等場所舉辦“詩歌的啟蒙”文學講堂(彭敏)、“青海之詩”詩歌朗誦會、詩集簽贈會(舒婷等)、“在全球生態語境下的詩歌寫作與詩人的價值立場”主題研討會等多種文學活動。6月29日,青海湖詩歌廣場上還將舉行2023年1573金藏羚羊詩歌獎頒獎典禮。
詩歌節還將舉辦主題文學創作采風活動,邀請國內外詩人、作家、翻譯家、畫家走進青海省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場所,感受青海省的文化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并用詩歌、散文、繪畫等作品傳遞青海之美。

青?傆行掳l現
詩人、作家、批評家、翻譯家、編選家伊沙
我在青海湖詩歌節的祝賀語里面就說過,青海是我的一個有緣的福地。這是我第五次參加青海湖詩歌節,也是我第十次來到青海。每次來我都感覺這里發展很快,天更高、地更闊、城市也更現代化了。青海對我們來說,之所以能夠跟詩歌和文化結緣這么深,我想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片凈土。很多詩人每次去青海湖的時候都會莫名流淚,可能就是因為大家平時在城市生活,所以一直很向往一個純凈之地,青海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青海是大詩人昌耀生活和創作的地方,昌耀已經故去多年,但詩人們來到青海都會想到他,這也許就是青海的詩歌文化。詩歌節將青海的文化整合起來,打造了一張非常亮麗、非常寶貴的名片,第五次來參加青海湖詩歌節,我感到非常榮幸,我覺得它在我的心中也形成了一條文化資源的經線,也是自己心路的一條經線。每次來青海我都會寫一些詩,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收獲。
對環境的保護,是很多作家詩人寫作的熱門話題,碰巧他們的筆下都有青海的元素。對詩歌來講,可能就是自然生態越獨特,詩歌就受惠越多。青海的獨特性是無法取代的,經常來青海也總有新的發現。比如十年前、二十年前來過,在生命不同的時間節點上寫出的詩也是不一樣的。青海在發生變化,你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可能你思考的問題也會發生變化,所以我覺得青海是一個值得反復來的地方。(盧曉茜 整理)

一個世界詩人交流的平臺
詩人、翻譯家、法國“教育騎士”勛章獲得者樹才
我已經來過很多次青海了,青海湖詩歌節我就缺席了一屆。
作為一個詩人,都應該停下回頭思考一下,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關系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這次詩歌節的主題,會喚起更多的詩人去思考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人類和自然之間最好的關系就是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生態的動物、文化的動物、情感的動物,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對生態要有一種異乎尋常的保護意識。這不是我們作為強者去保護,是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本身是在自然的懷抱里被哺育成長的,所以我們要對自然帶著一種謙卑的感恩的心態。
在我看來,詩人的價值就是要給自己的母語作出貢獻,因為詩歌是語言的藝術,一個人能成為詩人,恰恰是因為他對語言的使用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精妙的程度、敏感的程度,所以他才成為一個詩人。青海湖詩歌節實際上是一個平臺,全中國的詩人乃至全世界的詩人,只要有機會來參加過青海湖詩歌節,實際上他們都在這個平臺里面建設了一個詩歌交流的空間、詩歌交流的一種氛圍。這個平臺前所未有地把中國的當代詩歌敞開給國際詩歌,也把國際上對中國詩歌有興趣、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詩人邀請過來相遇、碰撞。很多東西都體現在他們參加完詩歌節以后寫的文章、寫的詩,每一個來參加過詩歌節的詩人都在其中得到了一份滋養,有了一種新的成長、新的可能。(盧曉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