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年輕干部的教育培養,多次提出要求。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對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作出部署,并要求紀檢部門充分發揮“探頭”“前哨”作用,綜合運用談心談話、廉政教育等多種方式,強化年輕干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從嚴把好教育關監督關,引導扣好“第一?圩”,提高拒腐防變免疫力。
加強理論學習,擰緊“總開關”。部分年輕干部前腳剛踏上仕途,后腳就走入歧途,才起步便摔倒,令人嘆息,不是晚節不保,而是早節就沒保住。究其原因,是信仰、信念、信心不堅定,“總開關”出了問題,把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視為個人私器,忘記初心使命、丟掉本性修為,脫離人民群眾、放松自我要求,特別是走上領導崗位后,“一把手”成為“一霸手”,把有權就要用來追求個人利益奉為真經,對法律法規既無知又無畏,最終走向腐敗不歸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后開展一系列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針對黨長期執政形勢下部分黨員初心迷失,使命感弱化等問題,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強黨性鍛煉,補鈣壯骨,打掃思想灰塵,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不斷擰緊人生的總開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教育引領黨員干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權力當責任,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強化廉政教育,守護“生命線”。很多年輕干部從校園到機關,缺乏嚴格的黨內生活淬煉,關鍵時刻經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背棄黨性原則,當兩面派、做兩面人。通過集體學習、黨規黨紀知識測試、參觀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廉政談話等多種形式,把正反面教育,專題、日常教育,紀律、黨性教育等貫通起來,讓年輕干部把紀律規矩刻印在心,知道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事可干什么事不能干,知道做人的底線在哪里?邊界在哪里?時刻守住底線、筑牢防線、不踩紅線。教育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融入日常、經常、實現常態化,夯實黨性根基、堅守紀律底線、增強法紀意識,讓年輕干部始終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強化監督檢查,筑牢“安全網”。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貫通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落實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檢部門專責監督、黨和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支部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五位一體”監督體系,壓緊壓實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和書記的第一責任人責任,織密織牢監督網,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緊盯關鍵環節、重點人群、重點領域、重大事項,加強監督檢查,盯住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抓早抓小、抓長抓常,早防早治、防微杜漸,是對干部的真正關心愛護,因為“出汗”比出事好,“扯袖”比戴手銬子好,把權力關進籠子比把人關進監獄好。要全方位多角度監督管理,不留死角和盲區,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讓年輕干部習慣于在監督的環境中,公平公正公開處理工作中的問題,始終保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氣神,堅持揚正氣、走正道、守住拒腐防變的防線。
年輕干部生逢偉大時代,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既要“選好苗”,更要“育好苗”,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田間管理”,在關鍵處及時“修枝剪葉”,幫助打牢清正廉潔的底子、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時刻保持共產黨人本色,方能行穩致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