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必須符合自然規律,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產業轉型,賦能綠色發展。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西南方,有一大片戈壁區域——塔拉灘,曾經的塔拉灘生態問題嚴重,“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是這里的真實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州立足特有資源稟賦,充分利用塔拉灘的荒漠化土地,大規模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探索“光伏+治沙”模式,走出了一條荒漠生態系統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結合的路子。如今走進塔拉灘,成片的光伏發電板在大地上鋪就成“藍色地毯”,相關研究表明,塔拉灘光伏治沙的舉措實施后,當地平均風速降低50%,光伏板遮擋陽光,降低了土壤水分蒸發量,沖洗光伏發電板的水同時灌溉了土地,使塔拉灘的植被得到恢復,產草量得以提高,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并創新出“光伏羊”“光伏牛”養殖產業方式。
綠色低碳產業塑造新優勢。龍羊峽水電站是青海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當地“工業旅游”的一個展示窗口。如今,龍羊峽水光互補并網光伏電站正在轉型升級,在我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進程中承擔新使命、發揮新作用,為綠色低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生態、經濟效應顯著。
龍羊峽水庫庫區利用人工浮箱發展漁業養殖,漁業與旅游業的深度結合,也成為龍羊峽旅游的一大亮點。養殖場運用先進儀器設備和完善的專用實驗室,在優質水環境中工業化養殖以三文魚為代表的冷水魚。從魚卵孵化、魚苗養育、投喂、屠宰、加工,一直到端上餐桌,每一道工序都遵從著嚴格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不僅讓龍羊峽三文魚獲得好口碑,還確保庫區水質不被破壞,實現生態安全與漁業發展共贏。
塔拉灘綠色清潔能源,龍羊峽水電站轉型升級,三文魚綠色低碳養殖,是“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以良好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穩定的發展,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目標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