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bsl0"></sup>
<del id="qbsl0"></del>
<sup id="qbsl0"><table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table></sup>
<del id="qbsl0"><div id="qbsl0"></div></del>
<del id="qbsl0"></del>
<samp id="qbsl0"></samp>
<button id="qbsl0"></button><sup id="qbsl0"><big id="qbsl0"></big></sup>
<button id="qbsl0"><table id="qbsl0"><del id="qbsl0"></del></table></button>
<samp id="qbsl0"><legend id="qbsl0"><var id="qbsl0"></var></legend></samp>
<sup id="qbsl0"></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sup id="qbsl0"><big id="qbsl0"><label id="qbsl0"></label></big></sup>
<button id="qbsl0"></button>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青海新聞

【生態觀察】凈“玉顏”,樹新風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程宦寧 王晶   發布時間:2023-06-26 08:09    編輯:童洋

玉樹市街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盛夏六月,天藍水清。行走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大街小巷,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被身邊的景色吸引:綠樹掩映下的高原小城靜謐閑適,干凈整潔的道路、修葺一新的社區靚麗美觀……

  “玉樹市真是越來越干凈、宜居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變化,被群眾頻頻點贊。

  自玉樹市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建設健康、現代、幸福新玉樹總目標,緊密結合城市微治理,著力完善垃圾治理體系,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推動城鄉環境面貌有效改善、形象品質不斷提升,人人都以實際行動爭做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的宣傳者、執行者、示范者和倡導者。

  6月15日,記者走進玉樹的街巷,看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專項行動扎實開展后的潔凈“玉顏”,感受雪域高原吹蕩的文明新風。

小區居民分類扔垃圾。

  “必需品”不再必須

  “昂旺索南,你的這些產品都能當‘工藝品’拿出去展覽了。”6月初,在玉樹州諾布嶺塑料替代品生產車間內,幾位工人正圍在一起評論著剛制作出的紙碗。

  近年來,玉樹市政府與玉樹州諾布嶺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簽訂村企合作框架協議,向市場投放塑料替代品11.5萬個,投資200萬元,支持公司設立無紡布袋生產車間。2023年4月底,車間已生產無紡布袋子40萬個,牛皮紙袋子5萬多個,牛皮紙碗10萬多個,布袋子3萬多個,這些產品預計于5月中旬正式投入市場。

  玉樹市禁塑減廢專責組與3000多家商戶、企業法人簽訂了《禁塑減廢承諾書》,加強對醫藥、商超、市場、餐飲等重點領域塑料用品使用、銷售的監督管理。通過推動源頭消納減量、加強回收利用等舉措,在城市城鎮、行業機關、企事業單位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廣應用塑料替代產品。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全面建立全域無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多元化治理體系,推進環境綜合治理規范化,常態化。

  冉玉梅是鑫佳樂超市的老板娘,在玉樹市生活多年,真切地感受到了玉樹的變化,她說: “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老年人購物都會自己帶著布袋子,年輕人來買東西要塑料袋的也少了。”

  “先減、再控、后禁”,如今,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塑料袋使用率明顯降低,曾經被市民們看成“生活必需品”的塑料袋不再必須。

“綠色驛站”的工人在分揀垃圾。

  “麻煩事”再不麻煩

  “以前垃圾不分類,大家的垃圾總是隨手扔進小區垃圾房,堆積如山的垃圾臭氣熏天,地面也非常臟,而現在垃圾房可干凈了!”結古街道團結社區居民索巴樂呵呵地說。

  “定時定點扔垃圾。”一開始對居民們來說是件“麻煩”事,本來在門口就能扔,現在要走一段路還要分開來扔,為此他們經常到社區反映。

  為了解決群眾的“麻煩事”,便于大家理解和學習垃圾分類,教他們“如何分,咋記牢”,社區工作人員不僅在小區里增加了很多海報、橫幅等宣傳材料,還趁著晚上休息的時間到居民家中“上門教學”:“大家要把發到手的垃圾桶利用起來,青菜、魚骨頭之類的是廚余垃圾,需要放到綠色的桶里,食物包裝、塑料袋、污染的餐巾紙屬于其它垃圾,放進黑色桶里……”

  為了環境治理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團結社區以村民小組、居民小組或自然村、社區為單位,按照區域特點將街道劃分7個網格,嚴格落實街道、村(社區)、網格長三級責任,推動環境治理關口前移,觸角向下延伸,實現對各自環境監管區域和內容的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管理,為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有效推進按下“加速鍵”。

  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緒偉說:“我們開展‘隨手拍、隨時改’活動,運用轄區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微信群及村(社區)微信群,動員群眾監督舉報破壞環境衛生的不文明行為,以‘案’促學、促改,形成長效。”

  玉樹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根據全市實際工作成效反復研究,召開動員會、推進會,部署成立雙組長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各部門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體系,形成了黨政統一領導、部門通力協作、鄉鎮街道具體推進、全民踴躍參與的良好格局。目前,玉樹市區初步形成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的方式,實現了廚余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

  隨著垃圾分類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垃圾分類的效果逐漸顯現,這件曾經的“麻煩事”逐漸成為玉樹群眾新的生活方式,麻煩事不再麻煩了。

制作塑料袋替代品。程宦寧 攝

  垃圾變成“寶貝”

  “我們把這些垃圾分類挑選出來集中打包,可以讓它們變廢為寶。”玉樹市凈潔助殘垃圾分類廠的巴保一邊忙著手里的工作一邊說。

  6月中旬,寬敞明亮的廠房內,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不停地運轉,兩輛叉車在廠房里穿梭著,將分類打包好的各種可回收垃圾有序地堆放在一起。

  負責人智扎才仁介紹說:“為了把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細做實,我們公司現在采取兩種垃圾回收利用的方式,一種是將居民源頭一次分類的垃圾,以‘保潔員二次細分+分揀廠分揀+垂直壓縮’實現再生利用;另外一種是居民源頭分類的垃圾,通過‘市場回收+分揀廠售賣’實現價值最大化。目前,該廠日產生可再生資源3.5噸。”

  玉樹市區的部分街道還開創了符合自身實際的垃圾分類工作方法,扎西科街道辦建立了“主要領導全面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包村(社區)領導分片抓,重點區域專人抓”的工作機制。隆寶鎮推行“垃圾回收利用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組織村民定期清理垃圾,兌換代金券,通過“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園外填埋”將垃圾統一銷售,產生收益。

  西杭街道辦禪古村因地制宜建設了垃圾回收利用分揀驛站示范點-綠色驛站,推行垃圾分類回收綠色發展模式。站內劃分出鐵制品存放區、布料存放區、玻璃制品存放區、廢紙存放區、塑料制品存放區五個區域。“目前由1名村集體經濟公益性崗位專人管理,可以滿足禪古村765人的垃圾中轉需求,并引導牧民群眾將塑料、紙、瓶類、舊衣服等廢棄物等進行回收,變‘扔垃圾’為‘收垃圾’實現變廢為寶。” 禪古村黨支部書記扎格說。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