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人物故事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一個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李凌波
發布時間:2023-06-21 08:26:08
編輯:成忱

楊永磊正在焊接修復機泵部件。李凌波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有點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身材消瘦、中等個頭的中年人,就是在青海油田、中國石油集團乃至全國工業企業系統大名鼎鼎的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楊永磊。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電焊工,楊永磊在32年時間里,參與格爾木煉油廠設備裝置檢修550余次,消除了多次裝置非計劃停工安全隱患。作為全國同行業知名技能專家,他還多次參與重點煉油化工企業檢修、維修中的“疑難雜癥”會診,解決了多項焊接難題。他所帶領的工作團隊,研發創新成果豐富,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600多萬元。

  一個初中生,通過參加工作后的不懈努力,擁有36項國家專利、6項省部級創新成果,出版3部專業技術和技能操作書籍,在全國性期刊發表論文33篇,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技能人才。

  這是一個石油工人的輝煌和傳奇。

  日前,筆者在青海油田聽他講述了自己“突破,再突破”人生成長軌跡中的9個“第一”。

  第一次舉手宣誓

  “1991年10月,我16歲,到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簡稱‘格煉’)當了一名電焊工。格煉是個新廠,全廠2100多名職工平均年齡只有20.8歲。記得剛進廠不久,我和廠里的580多名職工參加了廠工會組織的愛崗敬業宣誓大會。當舉手宣誓的時候,我就想,我要一輩子堅守自己的誓言,當一名好工人,為自己爭氣,為企業爭光!”

  第一次帶油焊接

  “經過幾年的磨煉,我的焊接技術有了明顯提高,按車間主任的話說,可以挑大梁了。1999年年初,我第一次帶輕質油焊接,這是對我焊接技術的一次檢驗。當時,格煉外輸柴油管道開裂,廠內油罐又全部蓄滿,煉油裝置面臨憋停,而這條管道是保證西藏用油的‘生命線’,如果停輸,其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非同一般。在場的焊工犯難了,一群人急得團團轉卻找不到應對的解決辦法。這時,領導派我趕到現場,我仔細觀察并分析實際情況后,做出了一個決定:帶油帶壓焊接。在場的所有人員都震驚了!有人問,‘這行嗎?太危險了吧?!’我告訴大家‘要是著火了,小火我自己滅,大火你們就往我身上蓋沙子。’隨后,我跳下沙坑進行焊接作業。由于焊縫位于管道的下方,焊接難度極大,我以平日里練就的本領,用了兩個小時把漏點安全密封,避免了一次非計劃停工,消除了安全隱患,挽回了格煉形象。”

  第一次考技師

  “2001年,廠里通知我參加技師考試,我非常高興、也很激動,當時格煉裝置正在檢修,工作很忙,我就利用下班時間堅持練習焊接,每天練到晚上11點才回家,再復習2小時的理論知識,就怕失去這次機會?荚嚂r,題庫里的高級工技能知識我能倒背如流。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當年順利拿到了技師證書。2004年,青海省焊工技能大賽時我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2005年就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

  第一次寫論文

  “我寫的第一篇論文題目是《淺析焊接進度慢的原因》,主要論述在柴達木澀北氣田焊接施工中,我為什么比別人焊得快、質量好,闡述焊接遲緩的原因和快速高質量焊接操作的具體過程。題目有了,如何用文字一一描述出來,對我來說確實是難上加難。為了撰寫這篇論文,我腦子里不斷地琢磨,晚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句話一句話地銜接,第一天寫百十字第二天改,改完再寫一點,第三天再改,不行就重來,不知有多少次推翻重寫。就這樣,寫中學,學中寫,經過75天的時間,我終于寫完了第一篇論文。誰料這篇論文還獲得了青海油田專業技能論文優秀獎。”

  第一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我第一次獲得的國家發明專利是《一種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的焊接工藝》,授權時間為2015年6月。其發明緣由是,工作中常常遇到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焊接,而由于兩者的化學成分、導熱系數、熔點及各種機械性能都有著極大的差異,焊接難度與同類材質焊接相比要大得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研發了一種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新型焊接工藝,對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接頭進行有效焊接,一次性合格率達91%以上,與原有工藝合格率相比提升了20%左右,進一步提高了焊接質量、降低了成本,得到普遍推廣應用。”

  第一次出版書籍

  “通過參加各類交流,了解到各行各業都有撰寫、編輯并出版書籍的技能人才,我非常羨慕和向往,但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寫作能力的限制,一直不知從何下手。就在2016年,參加中國石油集團知識產權培訓班時,授課老師帶來的書籍都是他自己以問答的形式編寫的,通過閱讀,我發現以問答的形式編寫書籍,邏輯性不是很強,難度不是很大,如同創新,只要借助‘魚骨圖’思維提出一項又一項的問題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還可以根據生產實際附上相應案例;氐礁駸捄,就開始策劃我的第一本書籍《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與運作范例》,結合自己的具體經歷,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用了30個月的時間編寫而成,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3000冊。此書受到同行讀者一致好評,很多技能專家及其工作室還在‘傳、幫、帶’活動中引用借鑒了書中的相關理論和經驗方法。”

  第一次領銜技術創新工作室

  “2012年4月,青海油田成立了‘楊永磊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10多年來,工作室一直以‘研發創新有果,疑難攻關有利,技術培訓有效’為目標,共研究課題130余項,其中38項取得國家專利證書,11項投入實踐應用;29篇技術和技能論文發表于全國性期刊;6項技術獲得省部級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4項技術被命名為廳局級‘十大絕技絕活’,24項技術獲得廠處級獎勵;提出90余項合理化建議,格煉有關焊接技術、裝置操作工藝優化等方案的初稿,以及焊接質量專項控制方案,也都出自工作室,為廠里管控項目建設、裝置改造及檢修質量提供了重要依據;除檢修維修和應急搶修外,還參與生產裝置工藝調整萬余次,極大地促進了高原煉廠的安全環保管理和經濟效益提升。”

  第一次外出解難題

  “由于嚴重炭化,2017年,新疆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化肥廠轉化爐爐管修復后反復開裂,嚴重影響正常投用。工作室成員應邀千里奔赴塔西南化肥廠,協助解決該廠轉化爐爐管焊接難題。為保證一次性修復成功,工作室成員詳細了解該爐管實際運行與以往檢修情況,對母材進行金相分析、斷口檢驗,了解化學元素的燒損情況和晶粒變化。根據分析報告,參考原有工藝和相應案例,結合使用情況,與其他技能專家工作室共同制定了新的焊接方案,并通過專題會議和焊接專業技術專家審核后投入應用,使一次性裂紋控制率保持在90%左右,與過去相比增長了30個百分點,效果很好,得到塔西南化肥廠領導和行內專業人員的一致好評。”

  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

  “2020年11月24日,我身著正裝,帶著緊張與崇敬,帶著驕傲與榮耀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走進大會堂,我感受到了一種神圣與自豪。在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后,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

  “獲得全國勞動模范這份至高榮譽,我從內心深處感謝柴達木這片神奇的土地,感謝青海油田和格爾木煉油廠對我的培養,特別是管焊班和工作室的所有同事,可以說,我的每一項榮譽和成果都離不開大家的辛勤勞動,所以我的榮譽也是大家的榮譽,更是管焊班和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勞動成果。”

  “這就是我站在人民大會堂時想說的話。”

推薦閱讀
陳剛會見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俞培根一行
省政府黨組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第24屆青洽會成果發布 三項數據創“歷屆之最”
第十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圓滿收官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終止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2023年青海省直招軍士招收工作公告
囊謙,鋪展“生態+旅游”秀美畫卷
西寧市湟中區開展系列雙擁活動迎“八一”
24H熱點
執“青”之手 下一個十年更精彩
青洽會簽約項目數量金額分別較上屆增長55%和232%
廓清思想認識 確保行動落實沒有偏差
全省干部群眾熱議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
省總工會與六省總工會達成合作協議 推介療休養資源
省信用擔保集團:以高質量發展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 滿足群眾健康需求
青海列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
第十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圓滿收官
青海省3家企業獲得海關AEO高級認證
熱點圖片
囊謙,鋪展“生態+旅游”秀美畫卷
囊謙,鋪展“生態+旅...
海南州:消費見證老百姓“穩穩的幸!
海南州:消費見證老...
從300只到3000只!普氏原羚實現倍增
從300只到3000只!普...
村莊變景區 花開幸福來
村莊變景區 花開幸福來
青海江蘇兩地送別徐輝
青海江蘇兩地送別徐輝
從鋰電池制造到新能源汽車銷售 青海新能源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鋰電池制造到新能...
逛早市,看最濃煙火氣 上半年我省零售業零售額增長13.9%
逛早市,看最濃煙火...
一顆杏子串起幸福產業
一顆杏子串起幸福產業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一個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青海日報
2023-06-21 08:2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一個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青海日報
2023-06-21 08:2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一個石油工人的“突破”之旅

  • 2023-06-21 08:26:08
  • 來源:青海日報

楊永磊正在焊接修復機泵部件。李凌波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有點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身材消瘦、中等個頭的中年人,就是在青海油田、中國石油集團乃至全國工業企業系統大名鼎鼎的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楊永磊。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電焊工,楊永磊在32年時間里,參與格爾木煉油廠設備裝置檢修550余次,消除了多次裝置非計劃停工安全隱患。作為全國同行業知名技能專家,他還多次參與重點煉油化工企業檢修、維修中的“疑難雜癥”會診,解決了多項焊接難題。他所帶領的工作團隊,研發創新成果豐富,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600多萬元。

  一個初中生,通過參加工作后的不懈努力,擁有36項國家專利、6項省部級創新成果,出版3部專業技術和技能操作書籍,在全國性期刊發表論文33篇,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技能人才。

  這是一個石油工人的輝煌和傳奇。

  日前,筆者在青海油田聽他講述了自己“突破,再突破”人生成長軌跡中的9個“第一”。

  第一次舉手宣誓

  “1991年10月,我16歲,到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簡稱‘格煉’)當了一名電焊工。格煉是個新廠,全廠2100多名職工平均年齡只有20.8歲。記得剛進廠不久,我和廠里的580多名職工參加了廠工會組織的愛崗敬業宣誓大會。當舉手宣誓的時候,我就想,我要一輩子堅守自己的誓言,當一名好工人,為自己爭氣,為企業爭光!”

  第一次帶油焊接

  “經過幾年的磨煉,我的焊接技術有了明顯提高,按車間主任的話說,可以挑大梁了。1999年年初,我第一次帶輕質油焊接,這是對我焊接技術的一次檢驗。當時,格煉外輸柴油管道開裂,廠內油罐又全部蓄滿,煉油裝置面臨憋停,而這條管道是保證西藏用油的‘生命線’,如果停輸,其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非同一般。在場的焊工犯難了,一群人急得團團轉卻找不到應對的解決辦法。這時,領導派我趕到現場,我仔細觀察并分析實際情況后,做出了一個決定:帶油帶壓焊接。在場的所有人員都震驚了!有人問,‘這行嗎?太危險了吧?!’我告訴大家‘要是著火了,小火我自己滅,大火你們就往我身上蓋沙子。’隨后,我跳下沙坑進行焊接作業。由于焊縫位于管道的下方,焊接難度極大,我以平日里練就的本領,用了兩個小時把漏點安全密封,避免了一次非計劃停工,消除了安全隱患,挽回了格煉形象。”

  第一次考技師

  “2001年,廠里通知我參加技師考試,我非常高興、也很激動,當時格煉裝置正在檢修,工作很忙,我就利用下班時間堅持練習焊接,每天練到晚上11點才回家,再復習2小時的理論知識,就怕失去這次機會?荚嚂r,題庫里的高級工技能知識我能倒背如流。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當年順利拿到了技師證書。2004年,青海省焊工技能大賽時我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2005年就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

  第一次寫論文

  “我寫的第一篇論文題目是《淺析焊接進度慢的原因》,主要論述在柴達木澀北氣田焊接施工中,我為什么比別人焊得快、質量好,闡述焊接遲緩的原因和快速高質量焊接操作的具體過程。題目有了,如何用文字一一描述出來,對我來說確實是難上加難。為了撰寫這篇論文,我腦子里不斷地琢磨,晚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句話一句話地銜接,第一天寫百十字第二天改,改完再寫一點,第三天再改,不行就重來,不知有多少次推翻重寫。就這樣,寫中學,學中寫,經過75天的時間,我終于寫完了第一篇論文。誰料這篇論文還獲得了青海油田專業技能論文優秀獎。”

  第一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我第一次獲得的國家發明專利是《一種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的焊接工藝》,授權時間為2015年6月。其發明緣由是,工作中常常遇到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焊接,而由于兩者的化學成分、導熱系數、熔點及各種機械性能都有著極大的差異,焊接難度與同類材質焊接相比要大得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研發了一種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新型焊接工藝,對紫銅與不銹鋼異種材質接頭進行有效焊接,一次性合格率達91%以上,與原有工藝合格率相比提升了20%左右,進一步提高了焊接質量、降低了成本,得到普遍推廣應用。”

  第一次出版書籍

  “通過參加各類交流,了解到各行各業都有撰寫、編輯并出版書籍的技能人才,我非常羨慕和向往,但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寫作能力的限制,一直不知從何下手。就在2016年,參加中國石油集團知識產權培訓班時,授課老師帶來的書籍都是他自己以問答的形式編寫的,通過閱讀,我發現以問答的形式編寫書籍,邏輯性不是很強,難度不是很大,如同創新,只要借助‘魚骨圖’思維提出一項又一項的問題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還可以根據生產實際附上相應案例;氐礁駸捄,就開始策劃我的第一本書籍《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與運作范例》,結合自己的具體經歷,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用了30個月的時間編寫而成,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3000冊。此書受到同行讀者一致好評,很多技能專家及其工作室還在‘傳、幫、帶’活動中引用借鑒了書中的相關理論和經驗方法。”

  第一次領銜技術創新工作室

  “2012年4月,青海油田成立了‘楊永磊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10多年來,工作室一直以‘研發創新有果,疑難攻關有利,技術培訓有效’為目標,共研究課題130余項,其中38項取得國家專利證書,11項投入實踐應用;29篇技術和技能論文發表于全國性期刊;6項技術獲得省部級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4項技術被命名為廳局級‘十大絕技絕活’,24項技術獲得廠處級獎勵;提出90余項合理化建議,格煉有關焊接技術、裝置操作工藝優化等方案的初稿,以及焊接質量專項控制方案,也都出自工作室,為廠里管控項目建設、裝置改造及檢修質量提供了重要依據;除檢修維修和應急搶修外,還參與生產裝置工藝調整萬余次,極大地促進了高原煉廠的安全環保管理和經濟效益提升。”

  第一次外出解難題

  “由于嚴重炭化,2017年,新疆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化肥廠轉化爐爐管修復后反復開裂,嚴重影響正常投用。工作室成員應邀千里奔赴塔西南化肥廠,協助解決該廠轉化爐爐管焊接難題。為保證一次性修復成功,工作室成員詳細了解該爐管實際運行與以往檢修情況,對母材進行金相分析、斷口檢驗,了解化學元素的燒損情況和晶粒變化。根據分析報告,參考原有工藝和相應案例,結合使用情況,與其他技能專家工作室共同制定了新的焊接方案,并通過專題會議和焊接專業技術專家審核后投入應用,使一次性裂紋控制率保持在90%左右,與過去相比增長了30個百分點,效果很好,得到塔西南化肥廠領導和行內專業人員的一致好評。”

  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

  “2020年11月24日,我身著正裝,帶著緊張與崇敬,帶著驕傲與榮耀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走進大會堂,我感受到了一種神圣與自豪。在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后,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

  “獲得全國勞動模范這份至高榮譽,我從內心深處感謝柴達木這片神奇的土地,感謝青海油田和格爾木煉油廠對我的培養,特別是管焊班和工作室的所有同事,可以說,我的每一項榮譽和成果都離不開大家的辛勤勞動,所以我的榮譽也是大家的榮譽,更是管焊班和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勞動成果。”

  “這就是我站在人民大會堂時想說的話。”

作者 李凌波
編輯:成忱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_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_2020每曰更新国产精品视频_国产亚洲精品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