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近日,當青海中鈦青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30歲的工程師魏永勝接過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證書時,他激動地說:“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能獲得這項榮譽稱號,我感到無上光榮,同時也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2015年,魏永勝從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青海工作。2019年2月,懷揣夢想,他加入青海中鈦青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技術工藝部,從事熱擠壓研究工作。
在工作中,他嚴謹細致,思維開闊,銳意進取,踏實肯干,很快成了公司的技術骨干。
2020年,魏永勝被公司委以重任,重點參與《高品質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成型工藝研究與示范》項目。該項目意義重大,直接涉及到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的生產。
航空發動機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核心部件為渦輪盤、導向葉片和工作葉片。渦輪盤工作時承受高溫、高應力、高轉速及復雜的燃氣腐蝕環境,服役條件極為苛刻,國內外先進航空發動機“盤”均采用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歐美發達國家一直把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及其關鍵制造裝備技術作為戰略管控產品,禁止出口至我國。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成型技術一直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粉末高溫合金材料在成型過程中有高溫強度大、導熱性強、鎳鈷強化元素含量高、開裂傾向大等特點,材料成型難度極大,對設備、成型工藝、工裝模具、基礎研發要求高。同時,由于粉末高溫合金渦輪是軍民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其成型工藝和材料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均屬于重點保密對象。”魏永勝說,我們團隊面臨著粉末高溫合金材料基礎數據少、研發人員缺少、無參考成型工藝、工裝模具設計制造難度大、設備調試工作多等一系列困難。
為解決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棒材擠壓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在前期研發設計階段,魏永勝經常通宵達旦查找相關資料,采用有限元模擬仿真技術對擠壓工藝和模具結構進行研究。
同時,他前往北京、山東、四川、黑龍江等地的不同模具加工廠家,和模具制造工程師討論不同材料和結構的鍛造工藝、熱處理工藝和檢測方法。還與清華大學、北京鋼鐵研究院、青海大學等高校研究所相關教授討論粉末高溫合金棒材熱擠壓方案。他先后修改擠壓方案10余版,提出和解決技術難題20余項。
在新產品試制階段,項目周期緊、試制節奏快、難度大,魏永勝白天在車間一線解決模具安裝、焊接、工藝流程等存在的實際問題,晚上與技術團隊討論分析存在的問題,查找相關資料,優化成型方案。期間,他連續兩個月沒有回家,加班時間達100多個小時。
通過團隊的日夜奮戰和不懈努力,青海中鈦青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實現Φ300mm級渦輪盤用粉末高溫合金棒材一次試制成功,實現國內外擠壓比大于6和成材率大于80%的技術突破,以及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用棒材從二代到四代的跨越。該項目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和批量制造奠定了基礎。
到公司4年多的時間,魏永勝參與國家部委項目4項、青海省科技廳項目1項、青海省工信廳項目2項,榮獲集團最佳新人1次、公司優秀員工2次,收獲了不少榮譽和掌聲。在榮譽和掌聲的背后,是他一刻不停的腳步、一個個深夜的探索和日積月累的鉆研。
“我的科研工作其實才剛剛起步,今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以實際行動踐行‘學習、創新、品質、分享’的企業價值觀,在自己的科研路上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魏永勝說。(省科協宣)